坤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坤宁小说网 > 花重锦官城 > 第15章 先生

第15章 先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时璟一笑,说:“刚才一时没记起,抱歉了苏织,没想到你都长这么大了,我记得上次走的时候你才这么高点儿。”他指着门比了个高度。

许苏织顿时多了几分纯真的笑,那会儿她才十五岁,没想过时璟会她十八岁之前回来,更没想到他连三年前她有多高都记下来了。

她心里一甜,大着胆子把身后的食盒拿出来,道:“璟哥,我……我娘说你才回来,家里没灶,让我来送饭给你。”说罢一鼓作气双手拎着食盒递出去。

她没说那饭是她自己想送的,也是她自己做的。

时璟转头看了一眼院子右角,确实,原来的灶台早拆了架葡萄藤。

他接过食盒,客气道:“见笑了,替我谢谢许大娘,有劳你给我送来。”又道:“看来,今日上城去还得请人再搭个棚子修灶台。”

许苏织连忙摆手道:“不用不用,璟哥,做饭很容易的,你要是不嫌弃,都……”后面的话她意识到女儿家的说出去真是太不像样了,忙止住。

到底是个知羞的年纪。她转过话题,试探道:“璟哥,那你什么时候上城去?和何牧四一起吗?”

“嗯,他去赶牛车,估计快来了。”时璟道。

“那你们几时回来?”许苏织一顿,换了个问法。时璟心里估摸了一下,说:“约莫戍时晚些。”

“怎么?是有什么需要我们带的吗?”时璟见她欲言又止,随口一问。许苏织一急,脸先红了,摆手道:“不是不是,我……我就随便问问。”

其实她只是想知道他们晚上回不回来吃饭,回来的早的话……她就还做饭送来。

“家里还有事,那我就先走了。”时间不早了,许苏织退了两步,道:“璟哥再见。”时璟也道了再见,望着许苏织转身离开,却又突然转身,声音大了许多,也不结巴了,问:“璟哥,你这次回来还走吗?”

时璟一愣,平声道:“不走了。”

小路上的许苏织听见回答缓缓扬起唇角,转身加快步伐离开了。她前脚才走,时璟院门还没关,小路那头何牧四就大摇大摆走过来。

“这小织儿送的?”何牧四转头望了眼小路,怪不得刚刚碰到走那么快,他嘻嘻调笑道:“她做的饭能吃吗?用来药鼠还不错。”说着就一手把食盒揭了瞧瞧,时璟没防住。

何牧四一瞧,食盒里的饭香扑鼻,菜□□人。他才要稀奇一句头顶就挨了一巴掌。

“再乱说,许大娘做的。”时璟把食盒盖上,训他道,“苏织一个姑娘家,好歹十八岁了,你长舌说什么?”

何牧四摸了摸自己脑袋,无所谓道:“这有什么,小时候她还老追着我和你屁股后面跑呢。”

时璟白他一眼,没多说什么,何牧四心大,两步跨进院子,嚷道:“刚好,我饿扁了,去李叔家水田赶牛,那牛一脚陷进泥里,废了好大劲儿才出来,这会儿水都没喝口。”

本来说好的是早些去城里,顺便把饭吃了的,何牧四这么久没来,才误了饭点。时璟也不大饿,把食盒放石桌上,全让何牧四狼吞虎咽吃了。

吃完时璟换了身衣服,何牧四把碗洗了装进食盒,离了竹尘居。先绕了条路去许大娘家把食盒还了,再去村口,牛拴在树上,何牧四解了绳把车给套上,然后两人驾着牛车就往东走了。

入了城,市景繁华热闹,大街堵的人满为患,两人分了单子,何牧四去了西街采买,时璟在东华街留心转了两圈。

锦官城属这条街吃食最多,随处可见糕点铺子,茶馆酒肆,他暗想依南月的性子,最可能流连在这条街了。

但转了半响,也没有南月的影子,时璟心里倒没什么想法,脚步一转去了香料铺子,买完香料,又去书舍添了纸墨,采办一通出来,手上就拎满了。

他站在街口等何牧四,没多久看见何牧四和着个八字须的人有说有笑地走过来。时璟打眼一瞧,有印象的,未语先笑,待人走近,时璟抬手做了个长楫,恭敬唤道:“刘老先生。”

刘叔平的八字须抖了抖,抬起时璟的手,避开不受礼。黝黑的脸露出一口白牙,他笑道:“欸,我既没教过你半字,何受‘先生’尊称,璟哥儿还是按原来的称呼吧。”

时璟会心一笑,收回礼,同样毕恭毕敬叫了声:“村长。”旁边一向缺心眼的何牧四站得笔直,像个受训的学生,不自在的挠了挠头。

同样是读书,何牧四和时璟不一样。清水村虽然山清水秀,却也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方。当年,时璟父亲要给两人请教书先生,将他们两个领到刘叔平那儿。刘叔平一袭布衣,背着手在两个孩子面前踱了几步,随后蹲在两人面前。

他看向何牧四,抬手敲了敲他的脑门三下,道:“小子,你虽有顽性,尚有可思可进之处,稍加引导,便是个可造之材,可愿认我为师,从此修身养性?”

何牧四野惯了,闻言,直直道:“那我大王呢?”

刘叔平随之看过去,时璟安静不吵闹,成熟稳重得不像个九岁的小孩,被盯着也不见慌张。刘叔平仰头看一眼时璟的父亲,意味深长,“我非他山之石,岂敢琢玉,日后自有老师化其顽性,使他显露光辉。”

于是三个人怎么来的怎么回去,何牧四坚决不拜刘叔平为老师,刘叔平坚决不收时璟为学生。

最后,刘叔平教了何牧四五年,也带了他五年,何牧四却从未叫过他一声老师。

很多年以后,时璟确实遇到了自己唯一的老师,所以他不能叫刘叔平老师,但那句“先生”,他叫得真心实意。

时璟敬佩他,一眼看出了何牧四骨子里的犟劲,诚心实意指点何牧四,免他误入歧途。五年间,何牧四只知道他不是读书的料,担不起刘叔平那句“可造之材”的肯定,但他不知道,刘叔平教给他怎样一身忠厚仁义。

敲他三下,摒恶、平心、善于人。他教完了,便让何牧四回去,是真正的老师,也是仁慈的先生。

这会儿,见刘叔平风尘仆仆,时璟刚想发问,何牧四就道:“村长前月去了顺天府,才走回城,我在街口遇见他,一会儿一起坐牛车回去。”

“去顺天府做什么?”时璟接言问道。从此地去顺天府光是水路都要行百里,没有什么天大的事,村长已经年近六十,不会动辄来回折腾。

何牧四没说话,刘叔平面前他的急性子一向约束得紧,只是一脸愤愤样。刘叔平却很平静,道:“村里孩子多了,我想修一个书院供他们读书,去知府要一张文书拨款而已。”

时璟眉头微皱,疑惑道:“那也应该去知州府,为什么绕这么远去知府?”

府下面是州,州下面是县,然后才是村。元和十五年,大周朝一举改革大刀阔斧,一条“养民法”从中央波及至地方。百姓不知何为“养民法”,也不知何为改革,但这次变革没有朝令夕改,大周朝从此休息养民,开启昌乐盛平的时代。

而体现在锦官城上的便是以前各大小县化零为整,成为一块直属州隶属于府,政令上达下效,才有了现在繁华热闹的锦官城。

清水村既是州下属地,修书院划地拨款自然是知州府事务,何必越级上报知府。

这次何牧四忍不住插嘴道:“璟哥,你不知道,这知州府欺人太甚,说清水村太小,修书院太浪费,不给批款!”他转头看向刘叔平,恨声道:“先生,要我看就应该把知州府的不作为一张诉状告上去,压一压他的官威!”

“牧四,不可妄言!”刘叔平板正脸,加重语气,“州府说的也不无道理,你又何时见他不作为?”

何牧四哑口,默默低下头不敢顶嘴,又不甘心嘀咕道:“本来就是。”

时璟大概知道了原委。清水村小是事实,但远也是事实。和其他村比,清水村光是架牛车到城边上也要一个半时辰,而书院大多建在城中心四大街上,要么也是在个别两个大村里。

这么一个尴尬的位置,建书院太浪费,不建书院,村里那几个孩子去城里上学又太远。

“我记得清水村临近的不是也有几个小村吗?”时璟看向刘叔平。刘叔平回答道:“我这次去正是为这个。清水村太小,但临近几个村也有小孩,我已和几个村长商议好选出块地共建一个书院,知州府说今年财政紧张,让我带着文书请示知府,上面同意便拨款。”

时璟心下了然,知州府有意推脱罢了,而知府那边也必定只会给一个模糊的回答。

刘叔平抬首朝回来的方向看去,黝黑的皮肤粗糙,鬓角染着白色,他有坚守之心,但身体也已经老了,老到架不起他的布衣,他轻声自问:“早稻又要收了,知府的文书何时下来?又要再等一年吗?”

“先生恐怕要愁的是来年开春书院建成,从哪里请教书先生。”时璟顺着他看的方向,平声开口。

刘叔平一诧,扭头看他,时璟仍是看着前方,许久,八字须再次抖一抖,他笑道:“届时若无人,老则老矣,声音未尝不洪亮。”

时璟从容一笑,“那先生理应保重身体,不要太过劳累才是。”

两人相视,再没有多余的话语,时璟道一句:“天色已晚,该回了。”

何牧四接过刘叔平轻飘飘的包袱,将采买的东西装上车,吆喝着牛,三人便驾着车回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