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绾在凤姐召见后的第三日,已在怡红院悄然换了身份。
从前她不过是个洒扫煮茶的小丫鬟,如今却连晴雯也不再轻易对她冷脸。
袭人更是主动将她调去整理宝玉的书案,说她“手稳心细,做事不毛躁”。
表面上看,她成了怡红院里新晋的得力之人。
可苏绾心里清楚,真正让她脱颖而出的,并非那一日提出的账目核查之法,而是她在凤姐面前展露的心机与分寸。
但这份“提拔”,来得太顺了。
她坐在回廊下穿花线,眼神却飘向远处高墙上的落日。
心中反复思索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
她本只是贾敏庶出侄女,一个早夭的小角色,甚至在原著中从未出现过。
可偏偏是她,最早觉醒;偏偏是她,在关键时刻能看清局势、做出选择;偏偏是她,被凤姐相中,踏入这场更大的棋局。
其他人呢?那些和她一样穿越而来的“拯救者”们,他们去了哪里?
她曾试图从书中寻找线索,也暗中观察身边的人——是否有谁言谈之间流露出超越这个时代的思维?
可至今未有发现。
仿佛只有她一个人,提前醒来。
这让她愈发警惕。
夜里,风起微凉。
苏绾提着灯笼从厨房回来,正要回房歇息,却听见偏角小屋传来窃语。
“你说那小红,如今可是风光得很。”碧痕压低声音道,“前些日子王夫人亲自叫去问话,听说是要收作贴身大丫鬟。”
晴雯嗤笑一声:“她倒是会钻营,前脚踩着三姑娘,后脚就往二爷跟前凑。”
“你别酸啦。”碧痕笑着打趣,“你要真在意,自己也去争一争呀。”
两人笑闹几句,话题便岔开了。可苏绾站在阴影里,久久未动。
小红……飞上枝头变凤凰?
她当然知道小红是谁。
那个原本只负责洒扫庭院的二等丫鬟,如今已成众人心中的“新星”。
她善于察言观色,又懂得抓住机会,短短几日竟攀上了王夫人的视线。
而苏绾呢?
她比小红更早觉醒,更早布局,却始终低调行事,生怕引起怀疑。
她以为自己是在等待时机,但现在想来,或许她早已错过了某些关键节点。
她不是没有机会。
凤姐的招揽,就是她跃升的契机。
但她仍谨慎如履薄冰,甚至有些患得患失。
是因为害怕失败吗?
还是因为……她太想救黛玉?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自己早已不是那个只想活下来的小丫鬟。
她是这场红楼浩劫中的参与者,是一个正在影响命运走向的“棋子”。
她不能再被动等待。
次日清晨,她借着为袭人送茶的机会,主动开口请教:“姐姐,我听你说起过账目调度的事,我以前在家也略懂些算术,不知能否跟着学些皮毛?”
袭人怔了一下,随即笑道:“你倒是有心了。如今府里确实在清理旧账,凤姐那边也在物色人手。”
“那若有机会,我也想去试试?”苏绾语气轻柔,眼神却坚定。
袭人看了她半晌,点了点头:“好啊,我回头跟凤姐提一句。”
接下来的几天里,苏绾一边处理怡红院事务,一边留意各房人事变动。
她从麝月口中得知,王熙凤有意换掉几个年老体衰的老嬷嬷,提拔新人补缺。
她立刻顺势提出愿意学习记账与调度之术,理由是“既为主子分忧,也能长些见识”。
她的态度谦逊,表现勤恳,渐渐赢得众人认可。
可没人知道,她真正的目的,是从内部掌握贾府的资源流动,从而为后续接近黛玉、布局金玉良缘的破局做准备。
直到某日黄昏,她正独自坐在院中晒太阳,忽然听见脚步声由远及近。
一个小丫头跑来传话:“苏绾姑娘,凤姐那边派人来了,请你即刻前往东厢协助理账。”
她心头一震,面上却不露分毫,起身整理衣襟,点头应道:“知道了,这就过去。”
临行前夜,她站在怡红院门口回望。
灯火阑珊处,是她曾经小心翼翼活着的地方。
她轻轻闭眼,心中默念:
我不是工具人。
苏绾站在怡红院门口,夜风轻轻拂过她的发梢,灯火在她身后摇曳,映出一个纤细而坚定的身影。
她低头看着自己手中那本泛黄的账册,指尖摩挲着封面的烫金纹路。
这一晚,是她在怡红院的最后一夜。
明日一早,她便要正式调入东厢,协助王熙凤理账。
从一个洒扫煮茶的小丫鬟,到接触贾府内宅核心事务的位置,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跃升。
但她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真正的开始。
“我不是工具人。”她轻声自语,声音不大,却像是说给这夜色听,也说给自己听,“我是来改变命运的人。”
她不再只是那个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小角色。
她要利用这份“提拔”,深入贾府权力中枢,掌握资源流向,为后续救黛玉布局做准备。
更重要的是——
她终于要走出孤独了。
就在今晚,深夜入梦之际,她忽然听见脑海中响起一道熟悉的声音:
>【你已触发‘穿越者共鸣’,当前共有5名穿越者同步行动】
那一刻,她猛然惊醒,冷汗从背脊滑下。
她怔怔望着窗外月光洒落的青砖地,心跳如擂鼓。
原来……她不是唯一一个被选中的人。
五个穿越者?五个人?分别是谁?他们现在身处何处?
她迅速回忆起身边那些似有异样又说不上来的细节:小红的突然崛起、宝钗偶尔流露出的现代思维方式、甚至晴雯某些突如其来的敏锐判断……她曾以为是自己的多疑,如今看来,或许是她太孤陋寡闻。
想到这里,苏绾嘴角微微扬起,眼中浮现出一抹久违的笑意。
她不再是单打独斗的“觉醒者”,她是这场红楼棋局中的第五枚棋子。
但这一次,她不打算再任人摆布。
翌日清晨,天还未亮透,东厢房已传来脚步声与低语声。
苏绾穿戴整齐,提上昨夜整理好的账簿,走出房间。
一路穿过回廊,绕过垂花门,来到东厢外时,一个小丫头迎上来道:“姑娘请随我来,凤姐已在堂上等候。”
苏绾点头应下,跟着小丫头步入堂中。
屋内檀香袅袅,王熙凤一身正装端坐主位,面色淡然却不失威严。
“来了。”她抬眼看了苏绾一眼,淡淡开口,“从今日起,你便是东厢账房的新手理账,由周瑞家的带你入门。若做得好,日后未必不能接手些要紧差事。”
苏绾屈膝行礼,语气恭敬却自信:“多谢凤姐栽培,奴婢定不负所托。”
她抬头望向堂上那位凤目含威的女子,心中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而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某间书房的案头,一张墨迹未干的纸笺被风吹动,轻轻翻了个边——
纸上,正是宝玉昨夜亲手抄写的《葬花词》,以及他在词末悄悄添上的几句情意绵长的心语。
此刻,它悄然失踪,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