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坤宁小说网 > 错惹疯批后被他囚了 > 第82章 莲子羹

第82章 莲子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气氛冷凝,周身仿若一瞬降下霜雪,能将人冻死。

这次不用敏锐,再迟钝的人都能觉出危险。

崔黛归嘴角翕动,却不敢贸然回话。

“黛姐姐!”

关边月悄悄捏紧崔黛归手心,“顾大人偏帮崔大姑娘,护她如护自己夫人!难道不许黛姐姐说说气话?!”

“黛姐姐在府中被主母嫡姐欺压,在外头还要忍郡主公主的刻意刁难,如今好不容易扳回一城,且还是崔御鸾自食恶果,顾大人却一句话免去她过错,如何不叫人生怒?”

“若我是黛姐姐,也伤心!”

关边月一气说完,扭头却见崔黛归目瞪口呆。

当真、当真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崔黛归深受震撼。

也大为感动。

她睁着一双梨花带雨的杏眼,几乎忍不住要将关边月狠狠亲一口。

只是,这话怎么听着,像是她在吃醋一般?

吃崔御鸾的醋?

......大可不必。

“先生,是我错了......”

她垂下头,告诫自己小不忍则乱大谋,“先生莫气,我总归......”

“总归万事都听先生的。”

最后那句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听在顾晏耳中,却觉这姑娘已是委屈地不能自抑。

他的目光落在她发上,那枚如意云纹的金簪也是旧年泥金所制?

那一枚蜻蜓步摇,不该丢。

许久之后,轻叹一声,“是我的错。”

这话极轻,轻的崔黛归以为是幻听。

既然顾晏松口,她索性不再纠结,只回去等着陆徽之的消息。

可第二日,阖宫里砸下一个大消息。

嘉帝的旨意下来,是黄德忠亲自去往西暖阁宣的旨。

甚至等不到太后亲蚕结束。

圣旨是给崔黛归的,却并非赐婚六皇子,而是册为公主。

太后金口玉言,亲自找到嘉帝,要认崔黛归做义女。

封做义成公主,择日行册封礼。

崔黛归接到时,人都是懵的。

她本意借关边月之力,以八字不合游说嘉帝,再托张清然从旁劝说。

想来嘉帝如今道法愈精,也不看重六皇子,当是容易松口。

可今日这圣旨——

即便圣旨上点名是因为“信比金石、慧补神桑”,崔黛归也不大信。

太后绝无可能平白赏她个公主之位。

而黄德忠临走之前瞥过来的那一眼,更是叫她心惊。

仿佛......仿佛在看御花园中一朵即将凋谢的花?

他甚至在迈出门槛时,特地出言嘱咐,“前番众位姑娘的画像皆已收入宫中。殿下生得美,若哪日有空,不妨再叫顾舍人作一副画。”

“纵有朱颜辞镜,但画像之上......总不会美人迟暮的。”

崔黛归坐在床边思索良久,直到张乐容来叫,才匆匆赶往先蚕坛。

一进去,众人目光纷纷落在崔黛归身上。

安陆侯府两个姑娘,大姑娘本是侯府嫡女又才冠上京,不想一遭生母被废,倒同庶妹一般无二了。

而今日,圣旨降下,侯府之中只怕要改天换地了。

这目光如有实质,崔御鸾心中略微不快,面上却无波无澜。

公主又如何,她会成为二皇子妃,登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崔黛归面上更无喜色。

许是前一日闹得太过,今日倒格外顺利。

拿了桑叶喂蚕时,圆滚滚的蚕宝宝极为配合,看它们吃的模样,连崔黛归都觉着那桑叶甚是美味。

饿了。

一日忙碌,等到晚膳时分,陆徽之那边终于传来好消息。

伤口只是轻轻裂开,并无大碍。

人已经被陆大人接回府了。

崔黛归心中终于落下大石。

太后早早离席,她想着多见关边月一面,便安坐席间,时不时吃一口糕点。

正觉口干提了酒盏入口,皇贵妃的宫人来寻了。

“义成公主,元邦勉被判秋后处斩,为脱罪今日在狱中指认,侯爷他......”

崔黛归听完猛地站起。

父亲下狱了!

那宫女知她急切,匆匆拉着她的手就要往外走。

可崔黛归却扭头一把抓住崔御鸾。

“父亲有难,阿姐同我一起去!”

宫女目光一闪,却也未说什么,只简短地将崔溢之事再讲了一遍。

崔御鸾一听,面色大变。

想也不想抬脚同宫女一块出门。

一路疾行,穿过前面议政的宣徽殿,往后去就能到皇贵妃的承乾宫。

宫女在前带路,崔黛归埋头走着,这短短一路,心中已思索数回。

若元邦勉当真是为戴罪立功,何以先前不想着戴罪立功?

即便他指望元氏,可元氏已于前几日下堂,早已不是安陆侯夫人。

非要等到死刑落下,才攀咬上父亲?

崔黛归心中,那个在听到消息时骤生的念头愈发明晰——

前世,顾晏于狱中毒杀父亲!

是他么?

她猛地止步,拽住身旁的崔御鸾,“元邦勉为何要陷害父亲!”

“他是你嫡亲舅舅,一月之中总有几回益州来的礼物,送到你催大姑娘房中!联络往来从未断绝,他为何要陷害父亲!”

她的手紧紧攥着,指尖发白。

那一块衣袖也深陷下去,崔御鸾吃痛得到抽一口凉气。

却反常地立在原地,任她拽住。

娘亲从道观回来那一日,垂泪讲了一件事。

元氏旧部,在京十九人,一夕之间,身首异处。

而那远在西沙城和益州的,只怕同样结果。

这其中,有她认识的,也有从未听闻的。

幕后之人到底是皇帝、还是其他人不得而知。

可速度之快,手段之残忍,实非她能喊冤抗衡。

也是那一日,她不得不认命,元邦勉一案,无力回天。

崔御鸾脸色冷然,心中翻江倒海却不能说出口。

只怕父亲一事,并非那么简单。

崔黛归等了两息,耐心告罄。

放开她正欲往承乾宫去,余光却瞥到一片绯红衣角。

那熟悉的雁形剑穗随着衣摆拂动一晃而过,崔黛归瞳孔一缩。

今日宫中官员佩剑者,只有作为先蚕礼官的顾晏。

宫中备下的礼祭之剑,他竟也不嫌麻烦地将剑穗坠上。

崔黛归下意识捂住宫女的嘴。

等宫女满面诧异看向她时,轻轻摇了摇头。

扯住崔御鸾,悄悄靠近那边。

隔着宣徽殿转角,视线相阻,一道稍显沧桑的声音却断断续续传了过来。

“......崔侯...元邦勉此番...要见顾大人......”

“巧了,陛下方才还问起,走罢。”

泠泠嗓音划过耳廓,语调一贯不紧不慢,崔黛归呼吸停了一瞬。

果然是他。

两道声音渐渐远去,殿宇这边一时只余崔黛归三人。

“顾晏既心悦于你,怎会眼下就对父亲动手?你们——”

崔黛归紧盯着崔御鸾,“出了变故?”

崔御鸾面带薄怒,“你想如何?为这点事便去求他?做梦!”

“殿下莫动气!”

眼见崔黛归一巴掌就要扇到崔御鸾脸上,宫女连忙扯开她。

“大姑娘说得在理,那不是还是娘娘在么!”

承乾宫中,皇贵妃茶水喝了三盏,才等到她们回来。

一见了崔黛归,皇贵妃开口恭喜:“义成啊,你如今也算熬出头了!”

“娘娘,父亲一事——”

“莫急。”

皇贵妃着人端来两碗莲子羹,“今夜只怕不得安生了,先吃,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

崔御鸾主动接过,舀一勺子放在鼻下轻嗅,笑道:“娘娘这儿的莲子羹清甜依旧,莲子颗颗匀称,色泽纯净,当真是别处吃不到的好东西!”

皇贵妃笑着点头,转而催促崔黛归,“义成,快吃呀,冷了就不好吃了。”

崔御鸾面上一僵,讪讪坐了回去。

“你父亲才被下狱,这一时半会的,本宫也不好贸然去寻陛下说情,万一适得其反岂不害了他?”

皇贵妃见崔黛归终被劝动,正小口小口吃着,叹了口气,“赵螽斯去打听了,安心等着,看他回来了怎么说。”

“赵公公去哪里打听?”

“咱们崔家同刑部少有来往,只能去大理寺探探口风。”

“我虽为皇贵妃,到底没有皇儿在。那些人表面奉承,也不过是瞧着如今陛下待我还算有几分薄面,只看大理寺那边愿不愿意卖本宫一个人情了。”

她神情哀婉,“娴妃虽淡泊,膝下也有九皇子,太后娘娘昔日卑微,如今却也凭着陛下成了后宫之主,再不用担心旁人算计欺辱。”

“时也命也。我这身子,且在这深宫中熬着罢......哪日安禾出嫁,连个入宫探视的人也没有,更别说出宫荣养了......”

崔黛归听着,也不好受。

前世皇贵妃如何她并不清楚,只怕在成王入宫后,随着嘉帝一同去了。

“娘娘年轻,身子康健,公主皇子都会有的。哪日若怀个双胎,才是要着急生产之时呢。”

崔御鸾听着手一顿,又若无其事缓缓搅动莲子羹。

往日里长袖善舞不落人后,此时却未顺着崔黛归的话宽慰皇贵妃。

等了一个时辰还未见赵公公来,眼见夜已深,再等下去,各宫都要下钥了。

崔黛归有些坐不住了。

明日一早就要出宫,出宫之后,再想打探消息会更难。

她瞥一眼熬得眼下乌青,好不容易撑着头睡着的皇贵妃,起身出去。

“殿下!”

宫女低声来拦,“今日宫中人多眼杂,您要去哪儿?若赵公公回来找不到人——”

“不去哪,”崔黛归想着,兵分两路好过坐以待毙,“我透透气就回来。”

宫女松了口气。

崔黛归轻手轻脚出了殿,未看见崔御鸾蓦地瞧过来的那眼。

她眉眼低垂,轻轻弯下脖颈,嗅了嗅手中那盏莲子羹。

唇边绽出一抹了然的笑来。

当真清甜扑鼻,别处没有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