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咹吓了一跳,看着永安笑嘻嘻地望着自己,才知道她这是在开玩笑,于是转身对采薇笑道:“采薇姑娘,你听见没,以后咱们就是一个府上的了,你可要多关照我啊。”
采薇也一直喜欢姜咹的聪明伶俐,点头道:“这就太好了,待到安公公来了咱们公主府,我若是想写字读书,也可以找你啦。”
三人在殿外气氛融洽,言笑盈盈,可金銮殿里就有些剑拔弩张了,摄政王郑淮尤其生气,白净的皮肤因为发怒而泛红,双眼恨恨地瞪着龙椅上的永献帝,第一次有了一种不可控的感觉。
“陛下,你小小年纪,不思读书,天天只想着窜改老祖宗的规矩礼法,到底有没有将我大郑的历代祖先放在眼里?先皇入土为安不过数月,难道你就不怕他泉下有知死不瞑目吗?!”
数月来,永献帝三日一朝,一日未曾落下,他本就智商高超,又敏而好学,眼里心间实时关注众位大臣的举动和神色,早就对各个大臣的属性有了了解,眼见郑淮气急败坏起来,他反倒不急不徐了——
“王叔,您这话说的可不对。教育乃国之根本,是郑朝根基所在,重视教育就是重视郑朝的将来。朕以为,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就是父皇泉下有知,他也会含笑九泉,支持朕的决定。”
殿外的姜咹眉头一挑,哟,没想到郑十三也学会了扯大旗做虎皮。不管怎么样,郑十三这一番言论,郑淮就是再反对也站不住脚了。
果然,气急败坏的郑淮说不出话来,只好看了眼李执。
郑淮的这一眼自然也落入了永献帝的眼中,他看着丞相李执低头不语,也看到一旁的谢翎幸灾乐祸,心里一阵痛快。
待下了朝,他一路开心地回建章宫,急切地想把这种好心情跟姜咹分享。姜咹早就回了建章宫,见着郑十三眉飞色舞的模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两人开心了一阵,但是姜咹还是叮嘱他要小心,千万不要急着冒头。
郑十三现在的心态极好,笑嘻嘻的点头,黑葡萄似的大眼睛晶晶的亮着,看得姜咹都更开心了。
郑十三心想,自己现在能偶尔看他们几个老东西吃次瘪就很不错了,也不指望能一次将他们彻底解决。
姜咹又将自己的打算告诉郑十三,郑十三乐道:“这么说,明天晚上我就能出宫了?真是太好啦。小安子,你还记得吗,你以前跟我说过要带我出宫多参加社会实践,我当时还不明白,现在倒是懂了,你看,我才上了这么几个月的朝,就发现书上说的那些帝王权术讲得再好都比不上自己亲身体验来的深刻。果然还是你说得对,‘实践出真知’!”
姜咹竖起大拇指,给郑十三点了个大大的赞,“陛下真是日进千里,小安子都没想到今天您居然会当朝提出推行简笔字,你怎么会突然提起这事的?”
郑十三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是我之前不小心在高夫子面前写了你教我的字,高夫子看到后觉得很好,便极力劝我将这套文字推广开。现在高夫子一直在忙着这事,他打算把这套文字整理好之后就刊行发表出来,以此鼓励臣民学习。”
说完,又觑了姜咹一眼,小心的道:“小安子,你不会生气吧?”
姜咹奇道:“陛下,我为何要生气?其一你们这做的本就是为国为民的好事,我没有理由拦着。何况,这件事由高夫子出面提出,远远比你我合适。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怕这件事会牵连到你。今天你在朝堂上的一番话虽然占了道理,我就怕摄政王心怀不轨,会不让你好过。”
听了此话,郑十三心里一阵感动,暗想小安子还是很在意自己的,连忙安慰她道:“小安子,你别担心啦,明天晚上咱们出宫,把小林子带上。对了,小林子说今天晚上蒋师傅要回来,哎呀,坏了坏了,我答应了蒋师傅,他回来之前要练好轻功绝技的,不行啦,我还是赶紧去抱抱佛脚吧!”
看着郑十三手忙脚乱地跑出去,姜咹笑得直打滚,这跟她以前补暑假作业的时候简直一模一样啊,唉,可怜的娃呀!
时光飞快,转眼来到第二日傍晚十分,日已西沉,霞光满天。永安带着姜咹和永献帝大大方方地出了宫,将他们送到第一楼。
第一楼前,站着姜咹两天没见到的新老乡谢尚匀。他未着禁卫军铠甲,一身便服,分明一个少年公子的模样,身后还跟着八个带刀侍卫。
姜咹下了马车,没预期竟看到他,不由在心里吐槽他老牛装嫩草。
跟在她身后的永献帝一身华服,个子不高,众人看着还以为是哪家有钱有势的小儿子出门闲逛呢。
第一楼整个被永献帝包下来,今晚只接待读书人。姜咹他们到包间时,已经来了不少人。乔从西、孟青阳、纪轻舟、陈晋陵、杨观鸿和朱曾云等赫然在列。
众人分别招呼完毕,姜咹向众人抱拳道:“多谢各位大哥在小弟蒙难之际为我奔波劳碌,乔兄已经将情况都告诉小弟了,今晚就由小弟宴请各位大哥,各位大哥千万不要客气,一定吃好喝好,不醉不归!”
别人还未说话,乔从西迫不及待地大叫道:“姜安,我听说朝廷打算推行简笔字,这个东西是你搞出来的吧?”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都盯着姜安看,气氛都紧张起来。姜咹看了看身边的郑十三,“不是的,这是咱们陛下和高夫子一起研究出来的,跟小弟可没什么关系。不过,这总归对乔兄不是件好事。”
马羡鱼急问道:“为什么对乔兄不是件好事?”
姜咹一脸正经的道:“因为以后咱们再写字的时候,可都得节省不少笔墨纸张啊,这样一来,乔兄的生意可不得少了一半吗?”
众人哄然大笑起来,气氛融洽了许多,杨观鸿若有所思的道:“若是真能推行这套简笔字,咱们以后也能简省许多事,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啊,是啊,大家且想想自己以前练字的情形,我可是步还未走稳的时候就拿起了笔,写一个字,手就酸得不像样。夏天还好些,总归少穿点就行,可是冬天就要命啦,手又冻又酸,受了多少罪!如今这一套字出来,后面的孩子也能享点福了。”
朱曾云说的很是动情,引起周围一圈读书人的慨叹,也都纷纷想起自己读书的那些艰难岁月来。
是啊,哪个读书人为着读书识字没吃过苦?谁不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现如今,有这么一套简体字,可以帮他们节省多少功夫啊。
众人正在沉思中,郑十三忽然叹息道:“唉,虽说这套简体字很好,可是我听说朝堂上很多大臣都反对推行此字体,说是担心破坏了书法的美感和汉字的历史。唉,可能想要推行这套字很难呀。”
这话一出,刚刚还沉浸在喜悦中的读书人们不乐意了,马羡鱼直接嚷道:“哪个没心肝的官员会反对这个东西?怎么,他是没尝过读书写字的苦吗?!”
纪轻舟笑着看了郑十三一眼,颇随意的道:“朝堂上的事,总不会那么容易的,便是一件惠及万民的好事,也总会有人出头反对。我瞧着,咱们读书人的事还得是由咱们自己来决定。大家伙要是同意,明天回去了,能写文章的就写文章,能写诗歌的就写诗歌,自己站出来为后人发声,也是一件为人栽树的好事。”
自纪轻舟帮忙解决了谢尚匀的事,其他人对他的话都很重视,现在听他这么说,纷纷附和。
陈晋陵道:“我瞧着这个法子行,赶着科举成绩出来之前,在民间先来一波舆论,到殿论的时候,也可以向陛下建议。等到人多势众的时候,那些反对的人也不敢再说什么。”
乔从西抛了个媚眼给姜咹,他心里知道这个点子肯定是姜咹这个现代人想出来的,他才不相信是陛下和那个高夫子,其实他原先也想过简化字体,但是实在太费功夫,他就没有做了,现在有人做了这事,他如何还能退缩?便大声道——
“我赞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咱们读书人如果自己不团结起来为自己谋福利,只怕到最后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话语权了。所以我决定,我的新华书社明天开始会慢慢推出一些简笔字的白话文小说、文章。大家若是有了好的创作,也欢迎大家写稿,新华书社负责给你们免费刊行。”
他的历史虽然不好,但是新文化运动还是听说过的。
孟青阳站了起来,带头给乔从西鼓掌,笑着道:“乔兄果然胆魄过人,我孟青阳一介莽夫,识字不多不会说话,但是今天却实实在在从内心佩服诸位,你们是真豪杰!”
他伸出大拇指为他们点赞,“想当初在下就是因为文字繁琐才不耐学习,转而舞枪弄棒,到如今家父想起这事都会怨我。你们经历了这么长久的练习和折磨才走到今天的位置,本来都已经快到终点了,却还愿意站出来为后起之秀撑起一把伞栽种一棵树,你们是真棒!”
“我孟青阳敬你们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