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坤宁小说网 > 古人也要穿越吗? > 第3章 盖娅

第3章 盖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①

人类究竟是从何而来呢?我们都知道幼小的孩童来自母亲的孕育,十月怀胎而产,一个新的生命就此诞生。可这不足以满足人类探知的欲望。

在现代的自然科学里,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得知当大片的林木在自然灾害中倒下,原本在林中栖息的猿猴被迫学会直立行走,在漫长的时间里,猿猴学会了使用工具,劳作……成为了现在的智人。

在过去,自然科学的发展受到封建皇权的桎梏,人类大胆的想象最后还是落归于神的创造。

那么在这片大陆,创造兽人的兽神又是否是真的存在呢?

禾苗虽然不信仙神,但她身上每一个与这个世界不相符合的物品都在提醒着她,这一切都是来自神力的创造。

禾苗未曾和云提起过自己来自于异世,毕竟在她的时代,这类情况极有可能会被当做异端架在火刑上烧死。云也只当她是来自于一个强大但已经被洪水摧毁的部落。

巫是与图腾相感应之人,有与这一神秘力量相沟通的能力。当那双浑浊的眼神看向她时,禾苗感觉自己仿佛被看穿了一样。

“兽神创造世界后,神力消散,日月山川皆为其身,图腾的信仰开始在各部落形成。土地的母亲盖娅,带来了新的指引。”苍老的声音传来,巫将一块有些破旧的羊皮卷展开,上面画着一个奇怪的图案,“孩子,把你的手放上去,你想知道的一切都会得到答案。”

禾苗将信将疑的将手放上去,一阵晕眩,耳边全是翁鸣声,不多时,眼前迷雾散去,只余天地一白。

抬眼望去,一通天巨人出现在禾苗的眼前,还来不及平抚自己心中翻涌的思绪,白光一闪,原本巨大的人缓缓缩小,直至与禾苗一般高。

若说云是清雅而高洁,那眼前之人便是散发着神圣而又慈爱的光辉。金色的发丝被束起自然的垂落在她的身后,眼睛大而又明亮,带有神秘的光芒。一身绿色的衣裙,伴有鲜花的点缀,整个人,不,应该说是神亲切而又温和。

“你是…盖娅?”

盖娅无视了禾苗直呼其名讳的冒犯,点了点头。

“这简直不可思议!”禾苗过去的世界观在这一刻被打碎,旋即想到了什么:“是你把我送到这里来的?”

“孩子,很抱歉,但的确是我把你从异界召唤而来。”

“为什么是我?”禾苗有些不解又有些愤怒,这种愤怒大概是来自神对人的愚弄,来自对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高傲的不满。

盖娅手轻轻一挥,纵使听过兽神创世的传说,但当它真实的重现在她的眼前时,禾苗还是十分的震撼。

“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图腾信仰而生的众神,终究会随着兽神一同消散于天地。”盖娅将画面散去,新的画面出现,“过去,不同部落的孩子通过信仰获得图腾的力量,巨石之神赫菲斯托斯能够给予祂的子民力量的守护,洋流之神俄刻阿诺斯给予祂的子民征服洋河的本领,大地是兽神的躯干所化,它的力量最为温厚,包容,大地的反馈是包容,慈爱之心。”

“随着日转星移,众神的神力在逐渐消散,我知道,神的时代即将逝去,这群孩子正在通过她们自己的力量改变着世界。”

“出于我的私心,我以剩余的神力为祭,在三千界中呼唤,唯有你做出来回应。在你即将埋葬河底时,我将你引至此界,希望你可以带着这群孩子们接着走下去。”

听完盖娅的话,禾苗知道自己应该感谢祂的,没有祂的力量,自己也无法再次获得生命,但被人安排好的命运就像提线木偶,只能跟着操纵者的脚步走。

“谢谢。”禾苗行了一礼,但终归还是要感谢祂的,在原来的世界她已身死,人总是要朝前看的,至少云,盖娅的救命之恩,岩土部落的收留都是她在此界应回报的。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在下还有一个请求。”禾苗躬身请求,“可否告诉我,临县百姓是否安好?”

盖娅有些惊讶,但又不是很意外,手轻轻一挥,只见临县一片狼藉,大多建筑已被洪水冲垮,更有不少百姓被洪流卷走,生死不明。

所幸,大多百姓都在这场灾祸中活了下来,朝廷已派下钦差,将赈灾的粮食发放,人们虽然悲痛于亲人的逝去,但仍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对于禾苗的死,朝廷深表悲痛,追封他为太仆寺少卿,以彰其功绩。

画面已经散去,残破的建筑,百姓的哭嚎仍在眼前。禾苗沉默了许久,才开口:“多谢。”只是声音却沙哑了不少。

盖娅拍了拍禾苗的肩膀:“你还有什么愿望吗?在我能力范围之内,我一定满足。”

“隋地字身乐有涯,万钟于我何加焉。”②禾苗谢过盖娅后,盖娅轻笑道:“你倒是有趣。”

“我的神力已所剩无几,此后或许不会再见,异世之人啊,带着我的祝愿,一直往前走吧。”

盖娅的身影不断模糊,熟悉的眩晕和翁鸣。

“相信你已经得到了答案。”苍老之声再次出现。

“大地最后的指引。”巫似乎是知道了什么。

“巫……”禾苗刚想说自己刚刚所见到的一切。

巫将其打断:“孩子,你该走了。”

“去哪?”

“往前走。”巫将禾苗送出她的山洞外。

云已在外面等候多时。

引用:

①引自东汉《风俗通》

②引自宋代?刘学箕《次溪园纪实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