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坤宁小说网 > 烟雨山庄 > 第73章 第六章 希望的田野(7)

第73章 第六章 希望的田野(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六章 希望的田野(7)

“哎,你生气了。”常文静蹲下伸手去拍胡亦洐的肩膀。

“别捣乱,我摘草莓呢。”胡亦洐抬了一下手,正好碰到常文静那只抬起的胳膊上,常文静前面支撑在地面上的脚受到震动失去平衡,身体不受控地向后倒去,仰面朝天地倒在地上。胡亦洐看到常文静身体往下倒,他一秒钟也没有犹豫,扔掉手里的盆,伸手试图接住常文静,但是终究比‘一瞬间’慢了一秒,和常文静一起倒在了地上。常文静笑得更厉害了,胡亦洐也笑了。

“你们就这样对待我孙女呀!快给我起来。”胡母上前越过胡亦洐扶起常文静。

“还是我亲妈吗?”胡亦洐说。

“你少说话,要是我孙女有……呸呸呸,你和文静回屋里呆着,我摘草莓。”胡母说。

“阿姨,也可能是孙子。”陈越群听到胡母一口一个孙女的,忍不住说。

“孙子孙女都好,只要生个孩子就好。”胡母说。

第二天早饭后胡亦洐和常文静去医院检查身体,胡母陪着陈越群逛这个小林场。

“这是我家的鱼塘,我们养的鸡鸭鹅也在这儿。我先陪你看看我们的林场,回来再看鱼塘。”胡母说着左转沿着水泥路向前走。

“阿姨,这里的葡萄可以吃吗?”陈越群看到路上面被一个拱形的绿色爬藤植物遮盖,看着植物的叶子和一串串带着小点式颗粒的果子判断是葡萄。

“能吃,这些葡萄是玫瑰香和巨峰葡萄,林场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你胡叔叔就负责修剪这些葡萄树。这种葡萄长廊只有这条街有,不过林场的每条街都有果树,果树下面种花。”胡母指着葡萄树接着说:“你看,葡萄树已经挂果了,再过不到三个月就能吃了。”

“谁都可以摘这些葡萄吃吗?”陈越群问。

“这些葡萄本来就是全体林场人的,大家都可以摘着吃,路过的人渴了也可以摘一串吃。”胡母说。

“要是有人全部摘走,或者一次摘很多呢?”陈越群问。

“没有这样的人,大家都是摘一串两串吃。到冬天,树叶都掉光了树上还有葡萄呢。这条街是林场最前面的一条街,这条街通着去往县外和省外的大道。”胡母用手指着前面的路。陈越群抬头向远处看去,一条双车水泥路向前延申,路两边是整齐白杨树。两人走出葡萄长廊,在最后一户人家处左拐走进了下一条街道,同样是白色的水泥地面,两侧有约半米深的排水沟,排水沟都是用石头砌成的,既干净又美观。排水沟的两侧里侧栽着一排小树,树下有矮小的植物,有的已经开花了。“这些果树是去年栽的,还没有结果,后面几条街是前几年栽的,已经结果了。农场周围的果树有二十多年了,结满了果子。”胡母说。

“阿姨,您老家也是林场的吗?”陈越群问。

“对,我娘家也是林场的。我是从葡萄酒厂退休的,退休前在酒厂办公室打杂,因为没有文化提不上去。我们厂生产的葡萄酒用的是好葡萄酿造的,不是用这香那精勾兑的,可就是卖不出去,五六年前生产的葡萄酒还躺在工厂的仓库里。现在亦洐要卖货了,我要他先帮厂里把积压的酒给卖了。”胡母一辈子都生活在林场,从来没有去外地工作过,她原来是林场采伐队的后勤人员,后来不让采伐,林场经营起林下经济,大面积地种植葡萄树,还成立了葡萄酒厂,她成了葡萄酒厂里第一批职工。她把葡萄酒厂当成自己第二个家,对葡萄酒厂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可是葡萄酒厂经营的始终不好不坏的,好的是能按时发工资,不好的是每年都有一部分葡萄酒卖不出去。

“阿姨,您不用着急,这些酒小胡都会卖出去的。”陈越群说。

“是吗?那就太好了,明天告诉我们厂长,他肯定高兴。”胡母和胡亦洐一样相信陈越群,陈越群说能卖出去就一定能卖出去。

“阿姨,凡是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先让小胡试试,卖完了再让你们厂长高兴也不迟,要是卖的不好也免得让厂长失望。”陈越群说胡亦洐能把酒卖出去是有根据的,她分析了胡亦洐直播风格和粉丝的特点,发现有几个特点:胡亦洐是个文旅主播,与其他文旅主播不同的是他主要是自己的风格,比如博学、勤奋等吸引粉丝的;他的粉丝大都是铁粉,很少有取关的;他已经是媒体重点扶持的对象,因为最近几个月他粉丝增长的飞速,这和他的勤奋(多发视频,持续直播)分不开,也是媒体推流的结果;胡亦洐已经发出消息,自己要回到老家创业,并且发布关于老家的视频,得到了粉丝的支持,播放量和点赞量都很多,在五月份回老家结婚时直播了一段时间,直播间里的人比在钱塘直播时的人都多。另外,陈越群断定,在胡亦洐众多粉丝中有一定数量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他们有购买能力。

“小陈,你说的对,话不能说的太满,我会和厂长说,让亦洐试试。”胡母说。

“阿姨,那是芍药花吧?”陈越群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开着一片艳丽的花朵,灿烂夺目、绚丽多姿、明媚动人。

“是芍药花,这是我们林场的传统,家家都喜欢在自己门前栽几棵芍药、百合和马莲。”胡母说。

“百合花开了吗?”陈越群问。

“百合花还要过几天能开,主要是白色和金黄色的,也有红色的,很少……”两个人边说边向前走,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位老人,胡母和他聊了几句老人便进家门了。

“听说现在的一些农村或者是林场、农场,十户九空,是真的吗?”陈越群听到刚才他们的对话,好像是老人的儿子在城市定居,老伴去帮儿子带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家,想起“十户九空”便问胡母。

“有的村子是这样,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有些老人也去城里帮带孩子,村子里就剩下少数的老人。我们这里不一样,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数是林场职工,他们都在场部或者场办工厂上班,还在这里有葡萄园、庄稼地或者承包的塔林,住在这里工作生活都方便。”胡母说。

“林场人的经济条件还好吧?”陈越群以前总是把林场、农场和农村等同对待,现在听到他们有工作,还经营第三产业才知道是自己认知的认知有限。

“我们林场人的条件还可以,退休金男的三千多,女的也有两千多,听说比有些城里工人的退休金都多。”胡母说,至此,陈越群明白胡亦洐的父母为什么能在县里给他买房买车了。

两个人一条一条街道地走,大约走了十多条街道。

“阿姨,林场大概有多少户人家?”陈越群问。

“有一百四五十户,算是人比较多的林场了。”胡母说。

两个人沿着这条街走到了林场的另一边,陈越群看到有一排红色砖瓦结构的建筑,从建筑的外表看来是多年前的建筑了,建筑前面有一个用木头做的大门,门上写着“林口林业局向阳经营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