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阅的恨被时光流逝的潮水吞没,十八年间皇后诞下的公主循规蹈矩长大,她本以为自己所有的打算都是徒劳,甚至觉得老死宫中都算不错的选择,虽然并不自由,好歹还保留着自我意识,不曾如皇后一般被扭曲。
察觉到风匡野降临后,金阅旁观着她的成长,偶尔出言指点。她的棱角被岁月生长的荆棘同化,幸好有人一路披斩渡河来到她身边。而亲人的死讯点燃了数年前寂静暗夜里埋藏在她心中的火种,飞灰终于随风散去,灵魂迎来涅槃。
目前局势已然明朗,盛京中事将要告一段落,《大盛卷》既然还披着游戏的皮,就一定会开发新地图,西境恐怕就是下一个主要剧情发生地。
风匡野是从孙无缰“与斯同车”剧情中预见的西境之战,若是想要得到新消息,只能在他身上实验二段效果,看能不能找到有用的信息。
王擒虎已死,王家在西境的兵权虽被风匡野力保下来,但有孙家在旁侧虎视眈眈,恨不得扑上来将王飞雁咬死好统领全国兵权。风匡野在接触孙无缰的同时,还要留神防着孙家在背地里下黑手。
金阅在极度失落后已经振作起来,知晓风匡野将要发展西境剧情后,她便张罗着将王擒虎留在盛京中的王家军都调给风匡野。
西境军在战争中折损不少,若是可以拿到盛京这部分兵权后续上战场时也会多些底气。风匡野便安下心来,放心地将与王家军统领相见谈话的事情交给了金阅。
至于她自己还要处理科举舞弊案留下的摊子,虽说参与此案只是为完成任务三,但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与《大盛卷》对抗,就要抓住一切有利条件提高在民间的威望。攻略进度条虽停滞不前,气运传输的渠道却不能确定是否被斩断。开源节流,最重要的还是开源,只有自身强大,才不会畏惧敌人的诡计。
重审天历十二年科举舞弊案可以重创文朱两家,拿到剧情线中本属于太子的功劳也能打击风匡乾,扶持王飞雁并亲自奔赴西境战场会削弱孙家的实力,他们权力的流失最终都会铸就她的权柄。
一夜未眠对现在的风匡野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她照常神采奕奕地与金阅一起晨练,毕竟下一个任务就是奔赴战场,即便她已将武功融会贯通,可在与系统撕破脸的前提下保不齐它会否在背后下黑手将她置于死地,还是将赌注尽数押在自己身上才放心。
西境王飞雁那边再也没有消息传来,想必也撑不了太久,还是尽快将盛京事处理好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走入下一段写定却将注定被她打破的剧情。
大理寺中,涉案人员都被严加看管,加之牵扯到天历十二年旧案,又陆陆续续地添了不少人进去。风匡野循着此前找寻的线索考虑如何处理,玉露被她派出去接张风临与郁舟行等人,此时她身边跟着的是带着兜帽遮掩身份的沈兰祺。
在春祈殿遇见褪去宫中服制一身寻常打扮的沈兰祺实在风匡野意料之中,朝中对风匡野插手此事一头雾水,与其让他们猜测她有着什么伟光正的心,不如将目的摊开好尽快交换利益达成目的。
朱贵妃已经知道给她定罪的账本是沈兰祺多年蛰伏收集的,她若是继续留在绛朱宫中自保尚难。风匡野本该将她保护起来,却被西境之事绊住手脚。幸而沈兰祺也非无半点心机手段之人,早就为自己铺好退路,让风匡野不必担心,专注于审理案件便好。
风匡野对沈兰祺不是一般的放心,且有她在侧协助效率会更快些,还能借此寻机摆脱绛朱宫,便将她当成翠幽宫宫人带在身边。
“陛下看过账本后就将朱贵妃软禁在绛朱宫中,负责与朱家联系的丫鬟已经被我扣押,她已经没有渠道向外传递消息了,公主应该借此机会彻底扳倒朱家。”
沈兰祺果然不是省油的灯,朱贵妃只是心思狠毒,只要断绝她向外界求助的渠道让她失去跋扈的资本,即使她有再多计策也施展不开。
在事情尚未查明之前二皇子没有同他人一样被关在大理寺,风匡野强硬地将他押在了王府,又派银观盯着他防止与朱家人接触,此刻是真正的困兽。
郁舟行与“证人”们好好地候在大理寺,张风临在朝中六年早就摸清了何人是在操作之下获取的官位,毕竟富商子弟上任后哪里会做实事,那些半点功名都无之人自然是目标。又在风匡野的帮助下找出了拿着钱财归家碌碌度日的寒门学子,去信通知他们重返盛京,只要能够指认文朱两家勾结之事便不再计较昔日收受钱财之事,这么一番折腾下来铁证如山。
风匡野这才明白,皇帝身上的气运加持才是大盛国力充沛煊赫的根本,难怪官场乱作一团,大盛仍我行我素蒸蒸日上。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疑惑,风匡野因为身在局中所以能够得以看清,皇帝又为何会有恃无恐?一个可怖的猜测在她脑海中浮现。
文辰从天之骄子沦落为阶下囚,在大理寺牢狱中无数次反问自己,为何一向自诩才高八斗、运筹帷幄,却为何出师未捷身先死。
生于大盛国相世家,文辰自在襁褓中牙牙学语就被世间人称赞。等他再长大一点,父亲的幕僚也只能对他的天资望而兴叹,人人都言道“虎父无犬子”,文家世代拜相的传说绝不会断绝在他手里。
即使严父再三告诫他旁人赞誉不可尽信,文辰仍然认为自己的才能不逊于当世任何一人。虽未曾真正涉足官场,他跟在父亲身后也算是耳濡目染,每次任务不仅能够顺利完成,也能实现为自己笼络人手发扬声望的目标。
与朝堂上所有文臣的目标都不尽相同,虽说文辰到底还不是很清楚他们心中对皇帝的敬畏深几何,但从死灰复燃的科举舞弊案中就可看出——敬,不见得有几分,畏,似乎也谈不上。
大盛实力强劲,正因如此,朝堂众臣好似摆设。文臣整日拉帮结派吟诗作赋,偶尔有些外城的事务要处理,也不至于让丞相尚书此等高官出马。武将更不必说,能排得上数的便手握少的可怜的一点兵权镇守边关,不成气候的便封个闲职养在盛京。
文辰自小念诵的史书中多谈皇帝与文官武将之间的制衡,等他长大懂事后才明白历史经验似乎并不适用。
武将不能上战场,如同被困在厩中的骏马萎靡没了志气。文官势大,独领风骚,文辰动了成为天下文官之首的心思,但和父亲借权揽财铸高台的行为不同。他从小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句子,深有感触。
好在文辰对自己的认知还算清晰,他没有那么远大的志向。目前他只想做到证清流之名,起码割裂权与财之间的肮脏联系。
文辰相信自己一定会比父亲更加强大,到那时控制皇帝也许就不再是一件难事。文丞相自先帝朝起拜相,在夺嫡之争中投向彼时颇为落魄的皇帝。出于对前途的考量,在他求娶当今皇后时便百般进言阻挠,也因此与太子一向不合,恰好二皇子母家朱家能够将权力变现,便欣然与之合作。
文辰与父亲同为二皇子党,却也借着为二皇子办事的名头收揽不少朝中文官势力,在他们讳莫如深的只言片语中将旁人眼中的天历十二年科举舞弊案听了大概。那时他本以为此事到此为止,父亲已经尝尽了甜头,会仔细爱惜羽翼不再碰这些事情。
很可惜,进入官场的第一步他便碰到了大难题,文丞相提议重启科举舞弊。文辰即使有着自己的盘算也不能直接反抗众望所归。文臣的财路断了六年,富商的通天之路也断了六年,现在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他的身上,他敢表露出一丝一毫的不同意就会立刻被从礼部侍郎的职位上拖下来。
文辰并不排斥寒门,甚至从古至今清流之名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他们成全的。文辰的出身决定了他不能从贫寒的人生入手,但这不耽误他招揽寒门子弟为自己博得美名。可父命难违,高门大户对他的信任和依赖尚且不牢靠。钟鸣鼎食之家对寒门弟子的轻视和排斥深刻入骨,他流露出交好寒门弟子的意图会成为他们抛弃他的最大理由。
在真正实施计划之前,文辰曾推演过六年前留下的败笔,不可否认的是天家颜面不可损,只要能够制住唇舌就不会让闹剧重演,谁能料到竟会被久居深宫的无名公主釜底抽薪。
文辰本来以为风匡野顾念婚约不会当真,哪怕她是想要借此立威拿回被沉默了十八年的本属于她的权力他也会欣然成全。但在大理寺牢狱中反思过后,他对这个皆大欢喜的美好结局已经不报希望了。
在王家军的协助下,能传出的消息都已精准传达,张风临找来的天历十二年科举舞弊案的证人快马加鞭早已到齐,若有不愿之人当即便被扭送到官府。有此威胁在后,又有三公主亲自作出的保证在前,证人们在面上起码没有半点不情愿。
迟则生变,风匡野立即通知江勋在大理寺审理此事。
她本犹豫是否申请百姓旁听,但能够有今日权力已经是皇帝容忍后的结果,当众审理也许会触怒这个大权在握的人,目前与皇帝对上只能是以卵击石,便息了这份心思。
科举舞弊案跨数年,牵扯不可谓不广,主谋又是文臣富商中领头的人物,风匡野只能硬撑着用皇帝口谕为令箭将文丞相、朱家主以及方家主请到了大理寺。
风匡野在现代时虽然脱离家族,但利益一致,所有上司都未曾刁难过她。甚至因为家庭背景,政界中举足轻重的人对她也如同对自家小辈般慈爱欣赏。
但在这个权力结构异化严重的世界,本身就代表着强权的风匡野终于站在了强权的对面。接下来的较量是权力之间的畸形异化与归拢,她无意也无力去分辨对错。
对于目前的情况,只有尽全力赢得权力才能铸就光辉权柄,或许那光能为她引领一段路程。
风匡野阖眼深吸一口气,与脱下兜帽的沈兰祺一同走上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