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路说想再攒个小学同学聚会,问温之和有没有意见。
温之和没意见。
楚路是他同学。他爱攒局,小学的、中学的,都爱攒,但他酷爱把两个局一起攒——即把小学和中学同学都叫到一起,美名其曰“交朋友”。
这多让人尴尬啊,双方同学互不认识,去了就是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所以,在他如此没情商的局组了几次后,同学们就不爱来了,最后攒来攒去,只有温之和这类小学、中学都和他一个班的才愿意赴约。但也不是次次都去,有时候工作忙,拒绝也就拒绝了。
温之和是所有人中最难搞定的那个,因为其他人的工作都在A市,只有温之和的在B市,两个城市相距200公里上下,开车怎么着也得两小时,所以攒局时,楚路一般第一个问温之和,他没问题了,其他人保准也没问题。
楚路的消息是在晚上八点多发过去的,名义是“庆祝元宵”。因为今年的元宵节在周二,为了确保每个想来的上班族都能来,他就把聚会时间往前提了提,定在了年十二,也就是周六。
温之和回复得很快,说会来参加,可能还会带一个人来,让楚路别再以交友的名义把小学、初中同学全叫到一起了,多叫上几个小学同学即可。
往次温之和说要来,都是回一句“行”或者“好的”完事儿,从不提要求,这次居然破天荒提了要求,看他这语气,是希望初中同学别叫,小学同学多来点儿?
楚路问他要带谁过来。
温之和没有回答,只说:我先问问她。
楚路看着这个“女”字旁的“她”,心中更觉惊讶,但这时他间歇性缺失的情商上线,没有多问,转头去攒别人了。
*
之所以不告知是谁,是因为温之和也在等回复。
楚路的消息过来后,他就想到了程经迩。
这么多年了,虽然正儿八经的聚餐没几次,但在那仅有的几次中,程经迩都是不在的。
上次偶遇后,温之和把聚会确定的时间地点发给她,但她因参加婚礼的缘故没有来。
这次不知是何回复。
程经迩好像在忙,隔了好一会儿才说“好的,会准时过去”。
聚餐地点定在A市一个风景名胜区里,是楚路选的。温之和因为要从B市出发,为了避免迟到,中午十二点的聚餐,他九点不到就出发了。
还好,一路开过来还算顺畅,没堵车,也没在服务区经停,不仅提早到了,还剩了半小时左右的富裕。
这家餐厅不大好找,进入园区后还要七拐八拐好一会儿才能看到。温之和找了挺久的,停好车后,他怕别人搞不清路况,做无意义的绕圈,就出来到园区的门口等了等。
同学们也陆续来了。
温之和给几个同学指了路,一转头,看到程经迩向这边走来。
今天的天气异常的好,天空蔚蓝如洗,阳光也和煦,站在阳光下时,连风吹到身上都不觉寒冷,反而有种春天提早来临的暖意。
他向程经迩走过去。
程经迩估计被阳光晃了眼,将手机挡在额前,看到温之和,她十分惊讶,问:“你怎么在外面?”
温之和解释:“餐厅比较难找,怕大家不知道,出来指指路。”
程经迩点头。
两人并肩往里走。
到餐厅,已经有三四个同学在了,他们见温之和领回来一个姑娘,纷纷停下交流,好奇地看向他俩。
温之和见程经迩和同学们双双不认识对方的眼神,出声为所有人做了介绍。
介绍完,大家才反应过来,不约而同地想:啊!程班长居然也来了!稀客啊!
程经迩和所有人打了招呼后,找了个位置坐下。
楚路这次的安排十分靠谱,温之和叮嘱多找几个小学同学,他就真找了七八个,不止A市的,在临市的一两个也被他忽悠了过来。
十二点出头,所有人到齐。
楚路是人来疯的个性,见到程经迩时,他嚷嚷着想给她一个十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的熊抱,被程经迩的微闪和温之和的微挡齐齐拦下了。
在座的人能被约到这里,基本是互有联系方式,平时也偶尔会聊几句的人,只有程经迩是例外,大家看向程经迩的眼神就多了几分打探,加上程经迩小学时不管是成绩还是性格都比较受关注,所以聊天的开篇话题就围绕程经迩展开了。
温之和坐在旁边,看同学们兴致勃勃的样子,他观察了一下程经迩的神色,见她对大家的问题均不抗拒,还能你来我往地交流,就收回了视线。
人是他邀请来的,他自然要多关注一些。
聊天的场面一打开,接下去就会很顺畅,加上楚路在,更不可能冷场。
温之和不随意插话,属于聊到了就说会儿,没聊到就安静吃饭的类型,正好,程经迩也是这个类型。所以这一个圆桌,就呈现出两种状态,六七个人激情讨论、侃侃而谈,三四个人主力吃饭。
温之和吃饭之余,也会观察一下众人的情况,见哪个菜吃得七七八八了,便会示意服务员撤下,再添个新菜进来。
这家店的蟹黄面是招牌,众人已经吃了一碗,它分量不大,温之和见大家爱吃,就又点了一碗。
程经迩是一直没吃的,新鲜的蟹黄面上来后,他推荐道:“试试这个,味道还不错。”
程经迩说了声“谢谢”,盛了一小碗。
也是这时,那边不知道在聊什么,突然有人高声问:“是吧程班长,你一个月应该赚不少吧?”
对于程经迩是什么工作,众人在她刚到时就已经打听过了,程经迩觉得没必要,就没说自己辞职的事,只说了自己在职时从事的工作内容是哪方面的。
本以为这个话题已经过了,现在突然问到收入……
这一问,让刚刚在讨论的人都看了过来。
这个问题说敏感也敏感,说不敏感也不敏感,单看当事人怎么想。
但在温之和看来是僭越的。程经迩虽和大家是同学,但毕竟十几年没见了,哪有一见面就问收入的?
程经迩问:“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那人回答:“随便问问。不都在说经济下行,市场低迷,我说这种事儿放在有能力的人身上是不存在的,人家该赚的钱照样赚。这不就想到你程班长了嘛!”
温之和微微皱眉看了提问的人一眼,刚想开口把这个话题糊弄过去,却听程经迩笑道,“但你问错人了。我刚辞职,目前没收入。”
提问的人听到这回答,双眼微微睁大,似乎很震惊。他自觉失言,默默闭嘴,但有人未反应过来,惊讶地问:“啊?你辞职了?为什么?”
程经迩答:“觉得工作太久了,想休息一下。”
那人一听是这原因,了然了,她点头道:“要的咯。不过想辞和真辞是两码事,你还挺有勇气的。”
大家开始长吁短叹地说起自己,有人说自己早就不想干了,就是没这么潇洒,有些拖家带口的则说自己没这资格。
程经迩见话题已不在自己身上,就准备继续吃面。
温之和在程经迩说“刚辞职”时就看了过来。这种问题已经是冒犯了,她完全可以不回答的。
但她说话时表情平静,语气温和,情绪稳定得像在说一件离她非常久远的事。
温之和就没说话。
程经迩低头时察觉到温之和的视线,转头看过来。
她对对方微微一笑,示意了一下手中的面条,夸道:“好吃。”
她的双眼平静非常,温之和移开视线,看向餐桌上的蟹黄面,问道:“要再来点吗?”
*
这次的聚餐由温之和买单,众人知道后纷纷打趣:“谢谢温班长!温班长大方!下次蹭饭还找你!”
温之和哭笑不得,捉住喊得最欢的楚路,作势要赏他一个手刀。
吃完正好是下午两点,这时是景区人最多的时候,也是交通最堵的时候,在这时叫车,排队起码半小时起。
前来聚餐的人中有开了车的,也有没开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开车的那些就捎上了没开的。
温之和车上坐了两个人,一个刚刚侃侃而谈的男同学坐在后座,另一个程经迩坐在副驾。
景区里的车流实在是太多了,连着几个交警在路中指挥也忙不过来的程度,温之和的车被堵在车流中,以每分钟10米的速度往前行进着。
还好有这位侃侃而谈的男同学在,他能自己找话题和温之和聊,东拉西扯的,堵车期间才不至于冷场。
溜溜达达了40分钟,温之和的车终于开出景区。
一到外面,行进的速度快起来,他很快到了男同学的家。
下车前,男同学像是刚刚想起来,站在副驾外,问程经迩的微信号码。
程经迩像前几天给温之和微信号一样,直接拿出手机调出了二维码。
男同学扫码申请,叮嘱程经迩通过后,他向温之和嘱咐路上小心,随后转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