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坤宁小说网 > 摆摊养崽日常 > 第26章 看病

第26章 看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苏云廷的意识在晃动中清醒过来,耳边是来两个男子朦胧的说话声,等意识完全清醒,才听出一个是秋语若的爷爷,另一个是族兄苏淮。

直到一双手往上给自己拉动身上的被子,知道她也在,苏云廷心里才踏实了起来。

苏家庄的成年男子里面,秋语若能信得过的,只有顺才父子俩和苏淮大哥。

论关系,是顺才家和自家关系走的近,但是出门,他们父子俩都没有苏淮一个人当用。

所以秋语若昨日从苏老头那里拉了粮食,就带着云澈,备了厚礼又去了苏淮家,请他今日陪着一起去县里给苏云廷看病。

苏淮是村里的明白人,没少帮着村里人来县里办事,而且他家日子过的宽裕,家里有骡子有车,请他帮忙,也不用再另外找车了。

秋老头早年送长子去县里考试,这些年换成秋三叔陪着秋老大出去,他们俩对县里的情况也不算陌生。

秋三叔和苏淮俩人对去县里的路都熟悉,两个人替换着赶车,这会是秋三叔在赶车,外面还凉着,秋老头让苏淮来车厢里说话。

秋语若和云澈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的坐着,听到他们说县里知名的大夫,相比于秋老头,秋语若对苏淮更信任,就问他:“苏淮大哥,像云廷这种情况,找哪个大夫最好?”

苏淮:“城东的张大夫,曾经看好过两个昏迷的病人。”

秋语若转头对秋老头道:“爷爷,咱们去张大夫那里吧。”

苏云廷是苏家的儿郎,秋语若让苏家人做主,秋老头觉得也没错,直接点头同意。

一路颠簸,骡车足足走了两个时辰才到县里。

到了张大夫的回春堂,苏淮和秋三叔抬了苏云廷下车,店里伙计看到这种情况的病人,出来指挥着他们把人抬进去。

张大夫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大夫,看到昏迷着的苏云廷,先问询病情。

秋语若让云澈回答大夫的问题,这也是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她为什么要带着云澈过来的主要原因。

大夫问询完,又仔细的把脉,过了好大一会才收了手。

秋语若赶紧问:“大夫,怎么样?”

张大夫:“如果刚昏迷的时候就送过来,老夫有六成的把握让病人醒过来,但是现在,老夫也没什么把握了。”

大夫的话音落下,众人的心气卸下去了一半。

一直坚持着清醒的苏云廷,对于大夫的结论早有准备,前世张大夫刚给自己看诊的时候,结论比现在还不乐观。

只是现在的情况和前世又有所不同,家里经济窘迫,给自己看病,负担实在是太重了!

想到后面家里出现的变故,苏云廷心里也开始纠结起来。

如果先看病,自己能年前醒过来自然是万事大吉,但是,如果醒不过来呢!

没有人知道他的纠结。

秋家父子俩和苏淮都看向秋语若,苏云澈更是紧张的连呼吸声都重了。

大夫的意思是没多少醒来的希望,其实和秋语若预计的差不多。

苏云廷能不能醒过来,对于没见过他清醒的时候的秋语若来说,其实没太多的感触。

但是家里的三小只,希望他们大哥能醒过来的期盼是真的大。

秋语若带苏云廷来看病,也是为了不给他们以后的人生留遗憾。

所以不管大夫有没有治好的把握,都是要看的。

不过她也没有直接让大夫开药,而是先问了治疗方案,然后还有最重要的吃药成本。

大夫没有看好的把握,却有看不坏的把握。

秋语若听完大夫的治疗方案和吃药成本,最后选择了每个月五两银子的药。

她倒是想选择再便宜点的,但是听大夫的语气,这个价位的药,还有一丝醒过来的可能,再便宜,只能维持他现在的情况。

昏迷着的苏云廷确实好看又省心,但是他曾经是一个那么优秀的人,十八岁就考中了秀才。

十八岁的秀才在世家门阀中不算什么,但是没什么根基的普通人,能在二十岁之前就考中秀才,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优秀。

他是云澈他们的大哥,原本有着美好的未来,秋语若还是盼着他能醒过来的。

只是她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也只能给他用有一丝醒过来可能的药。

苏云廷听到她的决定,心里想的是,天气马上就要冷了,如果现在开始喝药,为了保证收益,她以后一定舍不得轻易休息。

想到寒冬腊月她还得去村口摆摊,苏云廷心里就一阵难受。

这一刻,他心里不再纠结,只希望她能少辛苦一点。

希望她能说:先开一些能够维持身体的药。

但是秋语若选择了治疗的药。

苏云廷心里又酸又涩,意识中已经出现了她在寒风中拉动板车的艰难身影。

在无力又痛苦中,意识渐渐模糊,他不得不重新陷入昏迷。

……

天气慢慢转冷,官道上跑商的人日益减少,小食摊的营业额,也随着气温的降低慢慢下降。

冬月来临,寒风呼号,官道上已经轻易见不到几个人。

哪怕秋语若心里再想挣钱,在不开集的日子也不再出摊了。

不完全是营业额跟不上的原因,就算天气寒冷,其实只要出摊,一天下来,还是能挣到几个钱的。

秋语若选择不再出摊,主要是冬日的村口,有时候竟然也给人一种荒郊野外的感觉。

钱重要,命更重要,万一遇到个坏人,自己和云澈就是给人送人头的。

所以在进入冬月后,只要不开集,秋语若就不再出摊。

苏云廷已经喝了两个月的药,之前挣的十两银子也花完了。

好在这两个月没耽搁挣钱,小食摊的生意就算没有秋收前后好,手里也还有□□两银子。

这个月秋语若准备只在开集的时候出摊,五天一个集,一个月只能出摊六天。

家里有吃药的病人,明年还想着让云澈去读书,两个妹妹乖巧又可爱,秋语若也不想太委屈她们。

澈去读书的事,秋语若觉得和苏云廷看病的事一样重要。

少年的时间其实也容不得过多的耽搁,如果二十岁之前云澈能考上秀才,以后不管苏云廷能不能坚持住,云澈有了秀才功名,家里就能越来越好。

哪怕二十岁之前考不上,他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找个体面的差事还是很容易的。

不管是吃药还是读书,都是需要银子的。

所以秋语若就在想,怎样利用这六天挣到足够的钱。

买肉酱和各种糕点的人还是少数,大冬月愿意在外面吃一碗面的就更少了。

秋语若在家想了一天,终于想到了一种适合开集的日子卖的食物:烩菜

在现代社会,工地上,集市上,还有小区密集的地方,都有卖烩菜的。

烩菜自己也会做,只要价位定的合适,其实是不愁卖的。

……

第二天,秋语若在中午路上有人的时候,去镇上买了食材,回来就开始动手做烩菜。

还不到做晚饭的时候,周围的邻居就闻到浓郁的香味,正想着这是谁家这么早就做饭,怎么这么香!

就听到门外苏静姝在喊:“有人在家么?”

邻居开门,问她:“怎么了静姝?”

苏静姝提着个篮子递给她:“我大嫂做了烩菜,给你们送过来一碗尝尝。”

邻居:“哎呀,语若好不容易歇几天,做点好的还想着我们!”

苏静姝笑着说:“您就收着吧,看看做的味道怎么样,要是觉得好,以后开集了,小食摊就加一个烩菜。”

这个胡同里住了六户人家,曾经和自家关系好的,只有顺才婶子家。

自从秋语若在村口开了小食摊,剩了骨汤,就经常让苏静姝给周围的邻居送一些,让邻里关系改善了不止一丝半点。

现在秋语若和苏云澈去村口摆摊,家里有个什么事,苏静姝在门口喊一嗓子,邻居们都会出来帮忙。

别人平日里做个好吃的,也会给自家送一些。

秋语若今天做了烩菜,苏静姝送过来了,邻居也不再客气,收了烩菜,腾了碗,又把苏静姝送到门口。

给邻居家送东西,秋语若都是让苏静姝去送,其他人家,她带着苏云澈去送。

第一家当然是先给族长家送,然后是经常买糕点的人家,还有苏淮家和经常给自己帮忙的人家,最后又给村里两家失了顶梁柱的人家,一家送了一碗。

送了十几家,剩下的正好够自家吃两顿的。

锅底留的底火一直让烩菜处于微微沸腾的状态,盛出来香味扑鼻,有肉有白菜还有豆腐鸡蛋和粉条的烩菜,就着宣软的三和面馒头,只觉得现在吃这个,比吃纯肉都幸福。

冬日原本就饿的快,秋语若他们四个也都是长身体的时候,除了小妹人小吃了一碗就饱了,秋语若和苏静姝苏云澈三人,都盛了第二碗。

……

终于到了开集的日子,秋语若一早就出了摊。

老规矩,先熬上骨汤,哪怕加了烩菜,秋语若也不准备放弃卖面。

现在天冷了,骨汤能存放,就算不出摊的时候,她也会把骨汤放炕灶上熬,所以现在的骨汤,已经是老汤了,只要开火,就喷香扑鼻。

续上昨日买的骨头加上水,开锅后后慢慢熬着,一点也不耽搁做烩菜。

小食摊已经开了几个月,经常赶集舍得花钱的都知道这里的面好吃,所以一早上断断续续的也不断人。

吃着面,看到灶台上一个个的盆子,分别装着肉还有豆腐,秋语若正往她面前的盆子里磕鸡蛋。

一个老爷子就问她:“闺女,你这是做什么呢?”

秋语若笑着回他:“大爷,我做烩菜呢。”

老爷子看着灶台上的食材,想着秋语若的手艺,决定赶集回来尝尝,如果好吃,给家里的老婆子也捎一碗回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