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坤宁小说网 > 韶时逢 > 第59章 诉说着无尽的牵挂……

第59章 诉说着无尽的牵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翌日,四月初九。

今日是东隅书院正式开讲的第一天。刚过寅时,半明半暗的天透出一丝微光,书院附近的街头巷尾便开始热闹起来。手脚勤快的小贩们匆匆起身,支好了摊子,点炉烧灶,准备迎接顶着天光赶早进城的学子们。

卖馄饨的老妪今日在摊上挂起 “鲤跃龙门” 的木牌,格外醒目。

只见她把馄饨蘸上红菜汁,拿小剪子剪开面衣作尾,粘两颗黑芝麻当鱼眼,放入油锅,再撒把碧绿葱花,鲜香诱人。显而易见,葱花是青龙,被炸得金黄的馄饨宛如锦鲤,恰好便是鲤跃龙门之景。

视线从老妪的馄饨摊移开,不远处,平日里卖粢饭的一对中年夫妻今日包起了笔粽。他们将粽叶握好,灵巧地折出小角,恰似毛笔尖一般;再往里填入糯米,加上咸蛋黄或者红枣泥,用红白棉绳区分开两种口味,入锅煮熟后,捞出整齐地码好。笔粽音同“必中”,此刻便像是在等待着有缘的学子,为他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这样应景的早点,街上还有很多:有用面皮包上嫩青豆芽和鲜美韭菜的如意卷,豆芽有“如意菜”之美名,身形修长也恰似如意。

而韭菜亦有长久之意,讨的便是个常能如愿、合心称意的好彩头;还有蒸笼里热气腾腾的魁星包,包子褶纹特意捏成魁星模样,就是盼着吃了能得魁星庇佑,文运昌盛……诸如此类,实在是数不胜数。

卯时,街上背着行囊赶路的学子逐渐多了起来,摊主们开始卖力地揽客,叫卖声此起彼伏,引得饥肠辘辘的学子们纷纷在各个摊位驻足,解囊饱腹。学子们大快朵颐,不时地夸赞着摊主的好手艺,小贩则笑呵呵地应着,忙得不亦乐乎。

锅铲声、吆喝声络绎不绝,使得宁静的早晨多了几分喧嚣的烟火气息。

陶丝窈自喧嚣的街市中归家,却无心顾及两边香气升腾的食摊,以及热情招呼的小贩。她一手提着食盒,一手提着青杏色的裙角,步履急促地朝陶府门前走去。

“小姐您慢些!”聆春和茗夏边紧跟其后边提醒。

“这东西凉了就不好吃了,爹爹娘亲还等着我呢。”陶丝窈说着,迈过陶府的门槛儿,直直朝大厅走去。

而此刻,陶府的上空亦升起了袅袅青烟,负责庖厨的仆妇们也已在厨房忙活了许久。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摘菜剁肉发出的声响,也响彻了整个后厨。

自家少爷小姐今日要去求学了,老爷为此亲去了库房挑选文房四宝不说,夫人也一大清早亲自下厨,作为下人的他们自然更不敢怠懒。

陶丝窈提着食盒走在通往大厅的长廊上,她看着静谧的湖面,迎着轻盈的微风,一切都是那么安宁且美好,可内心此刻却心潮澎湃,无法休止。

明明还未去书院,可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仿佛已经飘到了学堂之上,想到往后会接触到的新人新事,展开与一段前世截然不同的人生,她便向往无比。

待来到用膳的大厅,一桌子的早饭已然备齐。

“给爹爹和娘亲问早。”陶丝窈对着陶明章和苏盈玉行礼后,甜甜一笑道

随即将手中的食盒递给了站在一旁的茗夏,然后乖巧地坐在了苏盈玉的旁边。

“乖窈窈,先吃点东西,你这一大清早的是去了哪啊?”

苏盈玉先是夹了一块儿芦蒿春放在陶丝窈面前的玉瓷碗里,随即便摸了摸女儿蓬软的发顶道。

女儿第一次离家求学,她本想早些起身再叮嘱两句,没想到管家却说大大小姐卯时未到便出门了,说是定会在用早餐之前回来,这不免让她也有些疑惑。

陶丝窈闻言莞尔后,给站在一旁的聆春递去一个眼神,聆春当即心领神会,从食盒的第一层里取出个双色珐琅瓷的海碗。

碗内是暖黄色泽的汤和粗细均匀的面条,而面条上则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浇头,一种是浓油赤酱的鳝鱼丝,另一种则是被煮到软烂的焖肉。

“这是双浇面?”

苏盈玉看到这面后顿时眼前一亮。这不是她家乡的小吃吗?她最爱的便是这口,可惜自从离家远嫁后便再也吃不到了。但靖都怎么会有?

“从前听娘亲说过未出阁时便最爱这一口面,可惜远嫁靖都后便再未得尝……”

“前几日东莱楼来了个江南厨子。女儿便斗胆请教了一番,恰好这师傅极善做这双浇面,所以女儿一大清早便去央着师傅给娘做了一碗,娘亲快趁热尝尝,可还是旧时的味道?”

陶丝窈笑着解释道,说完还贴心地将筷子递给了苏盈玉。

苏盈玉听了顿时心里暖洋洋的,便接过女儿递过来的筷子便开始吃着。只是吃着吃着,竟落下泪来。

“怎么了娘?若是不合口味便不要勉强了。”

陶丝窈见娘亲落泪一时慌了神,赶忙递上一杯清茶劝慰道。

“娘亲无事,面很可口,只是想到如此贴心的女儿要离开娘亲身边,有些难受罢了。”

苏盈玉摇了摇头道,望向女儿眼中满是不舍。盼了多少年才得了这么个女儿,偏又自小体弱多病,耗费了不少心神才将女儿养成了这般亭亭玉立的少女,可如今女儿又要离家求学,若不逢节便不得归家,这让她心中怎能不难受?

“娘,女儿只是去求学而已。又不是不回来了,难不成女儿去求学一趟,娘亲便不认我这个女儿了?”

陶丝窈闻言忍着眼中的酸涩,抱着苏盈玉的手故作撒娇道。她时刻也很想抱着娘亲哭,但是她不能,她若也落泪了,娘亲只怕会哭的更厉害,同时向爹爹投去一个求助的眼神。

“怎么会?你是你娘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她便是不要你爹我,也不会不要你的。”

陶明章见状忙打趣道,旋即靠近妻子拍拍她的肩头安抚着:

“好了好了,雏鸟出林方能展翅翱翔,如今女儿有这般志向,你该高兴才对。若是一味哭啼,反倒叫她走的不安心。”

“女儿不是你生的,你当然说的轻巧。”

苏盈玉听之亦觉有理,忙止住了泪水,只是仍嗔了一眼夫君愤愤道。

“这说的什么话?窈窈哪次生病我没在床前守着喂药……啊,是是是!是我的不对,夫人莫恼了。”

陶明章刚想为自己辩驳两句,但见夫人那红肿的眼眶,眼眶下泛着一圈乌青,想起夫人昨夜嘱咐下人将女儿的行囊准备了一遍又一遍,还为着女儿离家求学辗转难眠,心中疼惜不已,忙放软了语调告饶道。

“就你最没心没肺!”

苏盈玉听了夫君的话心里好受了不少,只是嘴上仍不依不饶道。

这时陶斯韫边揉着惺忪的睡眼,边大步从外厅走了进来:

“爹娘早。”

那懒懒散散的模样,苏盈看了便糟心:同样是自己养大的,女儿第一次离家还知道要早早起身去买碗面,只为让她开心,想想儿子第一次离开家时,小厮三催四请的才将他从床上扒拉了下来,急吼吼的便出门了……

是以陶斯韫下一刻便无故被亲娘白了眼:

“儿子也是随了你!没心肝的紧。”

陶斯韫刚要开口辩解,便收到来自父亲和妹妹的眼神,一个是警告,一个是劝止,于是立刻改口道:

“是是是!娘亲说的对。”

得,这场面他熟!越反驳只会死的越快,干脆些认错还能得到母亲大人从宽处理!

说着便坐到父亲身侧,看了一眼桌上的菜后,伸手夹了个苏盈玉最爱的水晶香椿虾饺到她碗里卖乖道:

“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不该让娘亲久等!娘亲只要能消气,要打要骂都可以。”

“说的我好像是个母夜叉似的,那下次你爹罚你打你的时候我可就不管了!”

看着儿子卖乖的憨态,苏盈玉面上埋怨的神情有所松动,忍着几欲上扬的唇角,瞪了他一眼道。

“哪有这般年轻貌美的母夜叉。若同娘亲一道出游,我不说,别人还会以为您不是娘亲,是我姐姐呢!”

见娘亲语气有所缓和,陶斯韫的嘴像抹了蜜似的趁机哄道。

“你们父子俩呀!就惯会说好话哄我。”

苏盈玉不在意的哼了一声,心里却是受用的紧。

可随后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对着兄妹二人语重心长道:

“去了书院,你们兄妹俩要齐心,不可生了嫌隙,要相互照应,知道吗?”

“是!娘亲。”

兄妹二人齐齐点了点头,一家子便开始其乐融融的用起了早膳。

用过早膳后,日光渐渐在天边舒展开来,给陶府的每一处都镀上了一层明黄色的晨辉,看的人心里暖洋洋的。门前两侧郁郁葱葱的柏树沐着晨光,仿佛被镀上了金粉一般,此刻静静矗立着,见证着树下的一场离别……

陶明章和苏盈玉夫妇带着不舍的心情,将一双儿女送至陶府门口的马车旁。

陶丝窈向前走了几步,刚要登上马车,却又回头走到父亲身边,不放心地叮嘱着:

“爹爹,天气热了也莫要贪杯喝冷酒,大夫说过您体寒内湿要忌口,女儿特意准备了您最爱喝的姜蜜水,就放在地窖里,喝完了,便等女儿回来给您做新的。”

陶明章闻言,一贯从容稳重,从不轻易伤感的大男人,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原以为女儿只备了礼物给妻子,没想到自己也被这般贴心地记挂着……愣了半晌,方眼眶湿润地点了点头。

这时,陶斯韫挠了挠头,脸上带着几分羞涩:

“那什么……也不差我了,娘,我知您怕热,我给您寻了一床冰丝席,已经送到您房间了,还有爹也是,我找鞋庄定制了一双上好的鹿皮靴,透气又舒适,您上朝办公穿着都合适。”

看着眼前懂事的一双儿女,夫妇心中满是感动,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化作了一个欣慰的笑容。而后双双伸手拉过两个孩子的手,声音略带哽咽:

“你们在书院都要好好的啊,记住……无论外人怎样看待,无论世间如何评判,你们都是爹娘最引以为傲的孩子,切莫报喜不报忧。”

陶丝窈和陶斯韫对视一眼,俱都点了点头:

“爹娘放心,我们记住了!”

“好好好,那你们快上车吧,别误了时辰。”

看着一双子女们都要离家了,苏盈玉终是忍不住捂脸低泣着。

唯有陶明章还算镇定,一手搂住妻子安抚着,一边强忍着泪水挤出笑容道。

儿女们再不走,他怕他自己也会像妻子那般忍不住落泪。到时候为人父的颜面何在?

陶斯韫听后率先登上马车,转身伸手去扶陶丝窈。陶丝窈朝父母挥挥手,这才搭着哥哥的手也登上了车。

这时马车缓缓行驶着,陶丝窈和陶斯韫拨开帘子,满是眷恋地望着站在府门前的父母。

他们的身影也越来越远,而那两棵柏树依旧静静伫立在旁,枝叶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替他们诉说着无尽的牵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