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也不坏,只是介乎于山水相隔、要不要在信中互言?
他轻挑桌面上的纳兰香,回忆着旧时的罗带香。
——宛卿的心思不似李师师,因为我纳兰容若不是秦少游。
——何苦明月两处照相思?且看冬云千里浮碧空。两相知,何须问江南京华时空?情诺重,唯脉脉涓涌心底事复牵连。
*
明府。
明珠来到书房,亲自督管揆叙和揆方的功课。
在他看来,这两个小儿子也丝毫不逊色的长公子容若,只是人之成长有序,不可能一下子长到能够上沙场征战或是入国子监读书的年纪,急不得,当真是急不得。
两个小公子给阿玛请了安,正要继续读书,就听见明珠道:
“之前有个叫做顾贞观的文人,阿玛见他倒像是个性子倔和有骨气的,就是一根筋、不识时务,为了救友吴兆骞,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阿玛本想放手一搏,请顾贞观来府上给你俩当老师,思前想后,还是做了罢。”
揆叙道:“阿玛您问过额娘和容若哥哥的意思了吗?”
明珠坐的笔直,双手贴膝,严肃道:“我纳兰家学风端正、治学严谨,那顾贞观虽是个有才学的,但也不能叫他轻易进了家门来。”
揆叙听明白了,阿玛是自己拿的主意,没跟额娘和长兄商量过。
明珠又道:“那位严绳孙严先生受容若的邀请,来府上住了些时日,他的教学,对你俩可还有帮助?”
揆方道:“严先生性格豁达,不慕名利,颇是看重跟容若哥哥的友谊。他对儿跟揆叙哥哥,都是用心指导学问。”
明珠点了点头,“这就好,严绳孙再怎么说都是在宫里当过差的,不管是做人还是治学,比顾贞观靠的住。”
陪着两个小儿子读了一会儿书,明珠忽然问:“严先生在你俩面前如何评价容若?”
揆叙道:“严先生没有直言过这些。但是在儿看来,严先生像是容若哥哥可以谈论天下事的朋友,严先生在宫中担任其居住官,了解皇上了解的清楚,日后对阿玛和明党有利也未可知。”
“嗯。”明珠起身,“容若回来以后,你俩叫他到阿玛的房间里来,关于严绳孙,阿玛有话要对容若说。”
“是。”
*
处理完政务之余,玄烨来到荣妃的钟粹宫。
荣妃放下手中的针线活,起身相迎。
“怎亲自做起了这些?”玄烨笑问,“给谁做的?”
“臣妾给皇太子缝制福字冬帽,盼着皇太子福气满满,健康成长。”
“那朕这个夫君,可也能从你手中得到亲制得好物?”
玄烨这话,明摆着对荣妃的“心意”有所预测,他深知:荣妃是会给皇上亲手缝制好东西的,不止荣妃,后宫的其她女人也如此。
只是,玄烨把今年冬季接受妃子“心意”的首次机会,给了荣妃罢了。
荣妃从橱柜中拿出一条金丝线做的腰带,道:“臣妾为皇上缝制了冬日腰带,一针一线皆是对皇上的念爱;臣妾将缝制好的腰带置于宝华殿中,诚心祈祷:皇上万岁,大清江山千秋。请皇上收下。”
玄烨自是高兴,接过金丝线腰带来仔细看过后,就让顾总管仔细收好,并答应荣妃:“这个寒冬,朕定会用上。”
玄烨来到皇太子的摇篮边,神色温情地看着他。
不久,有宫女拿了暖炭进来,荣妃从顾总管手中接过一件御寒的冬衫,轻披在玄烨身上。
玄烨在自己肩膀上握住荣妃的手,侧身,朝她点了点头。
然后,他让她坐到自己身边,推开了窗户。
“下雪了。”
玄烨与妻儿一同临窗。
“胤礽荣妃,你们听,下雪了。”
瑞雪兆丰年,好意头啊!
【注1】迫于局势和皇威,张岱一肩挑了莫须有之罪,赌气出家,为宋应星所阻,见第106章。
【注2】容若跟沈宛夜宿:济国寺后山的宋应星的“开物居”,见第1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