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袖云理解公子心中的苦楚:避名讳的事情一旦发生,明珠父子在朝中的名望必定大减,朝臣难免不会往皇上‘有意打压’上面去想。‘成德’这个名字陪伴公子近二十载,是不能说放下就放下的,何况皇上刻意用了一个‘保’字,颇有为了大清江山才这么做的意味,的确是对明珠父子不公平。”
“公子不喜欢没有定数的东西,尤其是感情。公子待跟自己结缘的女子都很好,同样希望自己也被她们一心一意对待。而卢氏姑娘,公子对她慌措、不解、思沉,不晓得两人会一起面对怎么样的未来,才会觉得心情重。”
容若靠在长榻上,默默无语。
心想:袖云不愧是跟在我身边已久的女子,她说的正是纳兰心思,一句没错。
“公子早些睡下吧!去古刹是要起早的。”
“好。”
*
延禧宫。
惠妃正对照着古籍,在灯下独自品鉴各种香料。
听完刚刚回来的远黛的回话,惠妃惊问:“你说的是真的?五日后是表兄跟卢氏姑娘初会面的日子?”
“是啊,太皇太后有意撮合,而且还叫皇上和皇后娘娘一并当‘佳缘初遇’的见证者呢。”
见惠妃不语,远黛遗憾道:
“到底是卢氏姑娘福气大,一眼就被太皇太后挑中了,天底下有多少名门闺秀想要嫁入纳兰家?正夫人的位置却是偏偏给了她。”
“卢氏嫁入纳兰家是福是祸,还是个未知数。”惠妃盖上了香盒盖子,“朴尔普大人为云辞格格的婚事操心至今,却是这样的结果,怕是大失所望。”
“娘娘,朴尔普和云辞父女毕竟是瓜尔佳氏出身,跟罪臣鳌拜同源同族。”
“说的也是。”惠妃把香罐放入了箱匣,“所以事关云辞格格,不管皇上在太皇太后面前怎么提,太皇太后也只是表面应付着,实际上她是对表兄的婚事心里有底的。”
“难怪皇上安静。”远黛道,“不然照着皇上的性子,早为容若公子到太皇太后跟前说理去了。”
“娘娘,今晚皇上在坤宁宫歇下了。敬事房的公公说,皇上为了祖宗基业,一心求着中宫再诞下嫡子呢。”
“后宫本就该多子多福。”惠妃平和道,“只要皇上肯来后宫,无论是临幸谁,都可喜可贺。”
“娘娘您不为大阿哥考虑?”
“远黛,如今本宫越发珍惜胤禔无忧无虑成长的时光。因为本宫知道,日后伯父明珠定是会在夺嫡的事情上下功夫,到时候山雨欲来,后果怎么能够预计?”
“明珠大人身边总归是有容若公子把持着度,不似索额图那般肆无忌惮。索额图要是成了皇后下一个嫡子的叔姥爷,对明珠大人不利啊!”
“到时候再说吧。”
妆镜前,远黛正一丝不苟地为惠妃卸下珠钗。
惠妃看着自己的青丝,心中叹了一个“长”字。
“娘娘,远黛还听来一个消息。”
“快说——”
“卢氏姑娘的心思可是了不得。前夕,容若公子因为给皇上留折子论国策,而被太皇太后以‘自大、狂妄、居功’三大僭越臣责之错【注2】,软禁在慈宁宫侧暖阁的时候,深夜漫长,身上忘带常服的药物,寒症快发作之际,是靠着意志力撑下来的。”
“这事本宫知道。”
“容若公子的意志力,来自有人唤他的名字。”她靠近主子的耳旁,细声道,“远黛打听清楚了,那夜私唤‘纳兰公子’数遍之人,正是卢氏!”【注3】
“什么?”
惠妃惊讶。
表兄一直当作是沈宛,以为唯有沈宛才会这么为爱奋不顾身和胆大包天,到头来,那个“救命恩人”竟然是卢氏?
【注1】
孝庄第一次开口想把卢氏指给纳兰,见第34章。
【注2】
孝庄表面严肃责备和软禁纳兰,实际上是为了保护他不被八旗亲贵所害,见第25章。
【注3】
事件经过:
1、容若寒症将发,病痛听见有人叫他的名字,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见第27章。
2、那夜悄悄叫唤容若名字的人是卢氏,她对孝庄和苏嬷嬷说了谎,说不知道侧暖阁中的人是谁。见第28章。
3、容若误以为那晚喊他的名字的人是沈宛,一直惦记着沈宛的好。见第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