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坤宁小说网 > 吾皇 > 第181章 春日迟迟(十)

第181章 春日迟迟(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现在想到那时刻,赵锦都还有些害羞,顿时耳边一热颊上嫣红,只好低着头赶路——她要进京找谢尚匀。

后来两人被小亭小阁找到,带回赵府。第二日江知府怒气冲冲地赶过来,赵夫人使巧计让赵钰顶了她,替嫁江怀安。

赵府二房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顿时人仰马翻,王氏想学赵夫人一样用许了人家的借口给赵钰脱身,江汉直接拿了赵佑水,要告他伤了知府大人独子的性命!

王氏被唬了一跳,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女儿,没办法只好牺牲了赵钰。江汉担心夜长梦多,十日后,便为两人完了婚。彼时江怀安尚未大好,赵钰顶着凤冠霞帔和公鸡拜的堂。

那时谢尚匀和丁御一行人已经离开了,赵佑山和赵夫人很满意谢尚匀这个女婿,为他们的事出谋划策,还派了不少熟悉川贵边疆的人手帮助他们。

他们一路向西,到了边境地界,找那些汉人却也不难,难的是有人愿意回来,有些人已经不愿意回去,把边疆当成他的家乡。

就在几人为难之际,收到了永献帝派来的密令,已经无须再管这些孩子,他们可以回京了。

听到这个消息,周小蒙最是开心,“太好了!咱们总算可以回去了!奶奶的,这些辣的食物老子早就受够!”

小林子的脸色也有些苍白,连着吃了数日辣食,他的肚子和屁股都快不行了,附和道:“不错,这里的这些人真是厉害,怎么就这么能吃辣啊。”

丁御见多识广,年轻的时候去过不少地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地气候潮湿闷热,不吃辣的话,长期居住在这的人都会湿气重。你们去过南边吗?他们的饮食也别有风味,当年柔佛南犯我朝两广地区,朝廷防守不力,丧失了贵州和两广等大片区域,还是御南王亲征才打败他们,让他们滚回老家,再次向我朝称臣。我就有幸跟随着他见识了一番。”他一副与有容焉的神情,看了看众人,接着道,“南地有人吃一种叫‘三叫’的东西,是刚出生的小老鼠,还没睁眼呢,不扒皮,直接蘸酱,一口一个,不要太鲜美!”

话没说完,谢尚匀和小林子就已经吐了出来,□□队里也有些人受不了直犯恶心,就连周小蒙也有些忍不住,皱着眉头嘀咕,“我说老大,你也太厉害了!这玩意能吃?这不就生吞活剥吗?”

丁御笑道:“当时御南王打赢了仗,老百姓开心,热情地送过来抚慰三军的!我没敢吃,御南王也没敢吃。很多人都不敢吃。”

小林子吐完了只觉得肚子里烧得慌,望着赵锦派来带路的小亭,苦哈哈的道:“烦请小亭小哥跟掌柜的说一声,晚上给我们煮点白粥就好。我这肚子,再这么糟践下去,只怕没命回建康喽!”

小亭点点头,笑嘻嘻地出了门。谢尚匀本就受了内伤,虽然好的七七八八了,但饮食上也一直吃不惯,他本就是扬州人,在成都上了几年大学,也接受不了这辣。

经过这一打岔,众人对回京的期望便高了起来。小林子想了想,还是抽了个空去见谢尚匀,直接开门见山道:“谢大人,你真的想好要娶赵姑娘了吗?你放心,若是你想拒绝,咱们有的是办法。我就不相信他赵佑山敢阻拦陛下办事。”

说实话,虽然谢尚匀现在不是京城姑娘们追捧的对象了,但也不至于要找这么一个小镇里商人家的姑娘。

谢尚匀想了想,道:“林公公,谢谢你为在下考虑。不过在下心意已决,只等此间事了,待我回去禀明了父母,便会向赵家提亲。”

小林子叹了口气,既如此,那只能算了。毕竟谢尚匀的亲事他可插不上手,要娶谁也是谢家的打算。

他身为谢尚匀的朋友,提了这一句,便已仁至义尽。

十几人便又星夜赶路,这一次一路向东,途径赵府的时候,特地进去拜别了赵佑山和赵锦。谢尚匀将自己自小到大戴的一块玉佩作为信物交给赵锦,打算回去便要谢翎等人来提亲。

转眼谢尚匀等人已经离开四个多月,赵锦左等他不来右等也不来,心急如焚。赵佑山和赵夫人看在眼里,也着急的不行。

赵钰跟江怀安成了亲之后,赵家二房便算是搭上了江知府的路子,只是她年纪轻,还未及笄,所以两人尚未圆房。江怀安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已成了亲,妻子不是心心念念的赵锦,闹过吵过,被江汉一顿臭骂,只好接受了事实。

不过江怀安这人,心地不坏,看到赵钰圆润可爱,心里也很欢喜,既然已成夫妻,倒也善待她,不曾刻薄。

他是知府大人的独子,江府所有的下人都围着他转,他接受了赵钰,其他人也就接受了她,也将赵钰护在手心里了。

赵钰便过上了从没有过的舒坦日子,以前在赵家,她被父亲处处逼着跟大姐姐比,稍有不对,赵佑水非打即骂,即便有王氏和兄弟们护着,也不舒心。如今丈夫虽然看上去凶狠吓人,但细致体贴周到温柔,她也渐渐接受了他。两人倒渐成佳偶。

不提西边,且说赵锦一路往京城赶,此时已翻过了年,乃康宁二年。姜咹和永献帝从江南回来已半年有余。

江南一行,永献帝才知道朝□□败地方官员问题很大,可他如今根基不稳,还不宜大动官场,只得轻轻放过,只把郭浔阳调离了江南,留着龙飞度镇守东边。

开了年朝廷中并无大事,只有几个官员为自己适龄的孩子办了喜事,其中便包括王谋,他果真写了奏折要求娶昆明知府的独女。

永献帝拿着折子想了半天,才想起昆明知府便是郭浔阳,他的独女就是郭晓曼。他盯着那折子瞧了一下午,晚膳的时候突然问姜咹:“小安子,是不是人大了就一定要成亲?”

姜咹想到近日几个大臣家的喜事,个个给她送来了帖子,她一个也没去,“那时自然。阴阳和合,乃是自然之道,不然怎么能繁衍后代?国家和家族怎么绵延下去呢?陛下怎么会有这个感慨?”

永献帝拿出王谋的折子,放到案边,姜咹上前接了过来,打开一看就明白了,“这......陛下是觉得王指挥使违背了您的良苦用心?”

永献帝有些愠怒,“他明明知道!明明知道朕不喜郭浔阳,这才把他贬得远远的!他倒好,朕这么倚重他,他看上谁不行?非要娶郭浔阳的闺女!难道郭晓曼就这么好?气死朕了!”

姜咹沉默,只有在发怒的时候她才觉得眼前这个小屁孩还是之前跟她在井底待过的那个小孩子,而不是永献帝。郑十三果然是天生的王者,不过一年时间,就已经成长得让姜咹心惊胆颤了。

“陛下,小人倒觉得王大人求娶郭小姐也不算太坏,他如今身为指挥使大人,乃是朝中众臣盯着的对象,他求娶谁家的姑娘都不会是小事,只有郭小姐,因为郭大人远在昆明,就算两人成了亲,也不会对朝堂造成严重影响。否则除非陛下下令不许他成亲,小人也想不到更好的人选了。”

姜咹说完便不再多嘴,静静等着永献帝想明白,果然,没过多久,永献帝就眉头舒展开来,点头道:“不错,小安子,你说的有道理!”心结一解,晚膳都多用了半碗饭。

待用了膳,永献帝自去找高夫子读书。姜咹一个人守在建福宫。小兰看着她望着月亮发呆,上前陪她解闷,“安公公,你让人去找的薛大人,已经有回音了,是城郊的管粮草的道台大人。听说他和夫人膝下无儿无女,年前夫人却突然有孕,也是传奇呢!”

姜咹想到小红,对小兰道:“你且多注意着,他夫人快生时,找些好的稳婆和奶妈预备好,以防出现意外。”

小兰记下了,还是奇怪道:“安公公,您与他们家很熟悉吗?他们是您的本家?”

姜咹摇摇头,不想把小红的事情泄露出去,只是道:“他们是我在江南认识的朋友,与我有恩,是以你一定要谨记我的话。薛夫人快生的时候,你记得提醒我。我要是有空,要去看看的。”

小兰点头表示记下。

姜咹抬头望月,想起吴近月最近给自己写的信,情绪好了点。吴近月说女子书院已经建的差不多,待春耕后就打算开课,苏家庄的那些女孩子们在里面表现的很好,个个争先恐后,都想多学点东西。

那书院永献帝到底没插手,回宫之后跟夫子和叔王商议后,他们都觉得如今的当务之急不在那些细枝末节上,反倒是南北边境需要留意,其实南方还好,毕竟有御南王镇守,倒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要特别关注。

姜咹嘴角扯出一抹苦笑,女子在这些男人眼中,一向都不重要,低头叹了口气,眼角忽然瞥到小梅在门外躲躲闪闪,便道:“小梅,你进来!”

小梅是代替小红来伺候姜咹的,只见她低着头走进宫里,给姜咹行了个福礼,“见过安公公。”

“你在门外,是有什么事?”姜咹笑着看向她。

小梅欲言又止,想了想,安公公一向宽仁待下人,还是开口道:“奴婢在御花园听到几个下人谈天,说是谢统领谢大人跟父亲闹翻了,非要娶个小户人家的女子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