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封昭仪后的苏怀玉,在这深宫内的日子愈发闲适自得。伺候的宫女太监们愈发殷勤,一应琐事都无需她操心,日子一长,她难免觉得有些乏味。一日午后,苏怀玉慵懒地靠在贵妃榻上,随手翻着一本旧话本,看着看着,突然来了兴致:这上头写的故事虽有趣,可要是把后宫里那些真实又鲜活的事儿写进去,岂不是更有意思?想到这儿,她“噌”地一下坐起来,当即决定自己动手写一本独一无二的话本。
说干就干,苏怀玉唤来小宫女,让她准备好笔墨纸砚。宫女们手忙脚乱地将东西备齐,摆在雕花红木桌上。苏怀玉坐在桌前,托着下巴,歪着头开始构思。窗外,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细碎的光影,微风轻轻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她一会儿眉头紧皱,一会儿又嘴角上扬,脑海里的故事像开闸的洪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故事里的女主角阿瑶活泼俏皮,和一群性格各异的姐妹住在一个大大的宅院里。阿瑶总是能想出各种新奇好玩的点子,带着姐妹们在院子里捉迷藏、斗蛐蛐,还会偷偷溜出去逛热闹的集市,惹出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趣事。苏怀玉写得入神,手中的笔在纸上飞速游走,连桌上的茶凉了都没察觉。到了饭点,宫女小心翼翼地提醒她,她只是随口应了一声,眼睛却始终没离开过纸面,饭菜原封不动地摆着,渐渐没了热气。
就这样废寝忘食地忙活了好几天,苏怀玉终于搁下了笔,长舒一口气,看着满满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张,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她兴奋地把宫女们叫来,让她们赶紧拿去印刷装订,还特意叮嘱要做得精致些,好拿去给后宫的姐妹们分享。
话本一在后宫传开,瞬间就掀起了一阵热潮。妃嫔们收到话本后,就像发现了稀世珍宝,一个个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
静妃坐在自己的寝宫里,靠在软枕上,看着话本笑得前仰后合,手中的帕子都快笑掉了。她一边抹着眼角笑出的泪花,一边对身旁的宫女说:“苏昭仪可太有才了,这故事里阿瑶闯祸的样子,活脱脱就是她平日里的翻版,太逗了!”
丽妃也是爱不释手,拉着其他妃嫔聚在一起讨论:“你们瞧,这里面姐妹们一起玩耍的情节,不就像我们之前在御花园里玩闹吗?苏妹妹可真厉害,把这些都写得这么有趣。”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苏怀玉的话本赞不绝口。淑妃坐在雕花椅子上,脸色阴沉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她越看越生气,觉得话本里那个尖酸刻薄、爱挑事儿的女配,分明就是在影射自己。
“哼,不过是写了个破话本,就到处显摆。还把自己写成聪慧过人的女主角,把别人都当陪衬,她以为自己是谁?”淑妃把话本狠狠地摔在桌上,花瓶里的花枝都跟着晃了晃。
心中的妒火越烧越旺,淑妃决定要给苏怀玉一点颜色瞧瞧。她开始在后宫四处走动,和那些平日里就嫉妒苏怀玉的妃嫔们窃窃私语,添油加醋地说苏怀玉写话本是别有用心,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笼络人心,在后宫建立自己的势力,说不定还有更大的阴谋。
这些谣言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遍了后宫的各个角落。原本对苏怀玉充满好感的妃嫔们,听到这些谣言后,也开始对她指指点点,眼神里多了几分猜忌和疏远。
苏怀玉得知这些谣言时,正在御花园里散步。她先是一愣,随即又好气又好笑:“我不过是写个话本图个开心,怎么就被传成这样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呀!”
但谣言的影响越来越大,苏怀玉意识到不能坐视不管。思来想去,她决定举办一场“话本分享会”,把所有妃嫔都请来,当面把事情说清楚。
分享会那天,苏怀玉早早地就让宫女们把宫殿布置得温馨又雅致。桌上摆满了精致的点心、新鲜的水果和香气四溢的茶水。妃嫔们陆陆续续到来,一时间,宫殿里热闹非凡,但气氛却有些微妙。
苏怀玉站在众人面前,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先给大家行了个礼,然后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姐妹们,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聊聊我写的这个话本。我写它,纯粹是因为在宫里闲得无聊,想把咱们平日里的生活趣事记录下来,给大家在闲暇时解解闷。里面的角色都是虚构的,没有谁是谁的原型,更没有暗讽任何人的意思。”
静妃第一个站起来,大声说道:“苏妹妹的为人我们还不清楚吗?她向来没什么心眼,整天就想着找乐子。这不过是个有趣的话本,大家可别被那些谣言误导了。”
其他妃嫔听了,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淑妃站在一旁,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她本想反驳,可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孤立无援,那些原本附和她的妃嫔,此刻也都不敢出声。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太监尖锐的声音:“陛下驾到——”众人一听,连忙行礼。
萧渊大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他看了看苏怀玉,又扫视了一圈众人,说道:“苏昭仪,你这话本朕也看了,写得生动有趣,很是不错。朕听说有些不实的谣言,传得沸沸扬扬,依朕看,纯粹是有人在故意生事。”
萧渊的话,如同定海神针,瞬间让这场风波平息下来。苏怀玉感激地看着萧渊,眼中闪烁着光芒。
风波过后,苏怀玉的话本不仅在后宫更受欢迎,还传到了宫外。民间的百姓们对这位会写话本的昭仪充满了好奇和敬佩,话本被争相传阅,一时间洛阳纸贵。而苏怀玉呢,已经开始坐在窗前,咬着笔杆,构思她的下一部作品了。她的脑海里,新的故事正慢慢浮现,那些有趣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仿佛迫不及待地要跃然纸上 。